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何軍琴
本報記者 田雨汀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父母從孕期便開始精心準備。其中,胎教被視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胎教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時,能夠感知母親的情緒、言行和外界環境。最著名的例子來自《列女傳·周室三母》:“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耐跎魇?,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币馑际钦f,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孕期間,嚴格遵循胎教,不看、不聽、不說任何不好的東西。因此周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圣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何軍琴介紹,中醫的胎教核心是“母子同調”,通過調理孕婦身心狀態,給胎兒創造最優的宮內環境?!疤旱拇竽X發育靠母體氣血滋養,就像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一樣”。何軍琴在臨床中發現,孕期氣血虧虛的孕婦,胎兒出生后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中醫還有“胎稟”之說,孕婦的情緒會通過氣血傳遞給胎兒,長期焦慮的孕婦,體內會分泌皮質醇,經胎盤影響胎兒,導致孩子出生后更容易哭鬧?,F代醫學中,國內外眾多研究也探討過胎教對孩子的影響。美國費城生理研究所對200余名4~7歲兒童跟蹤調查發現,接受過系統胎教的孩子,智商更高,語言表達能力更突出。何軍琴團隊發表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婦產科雜志》的研究,對41例接受胎教的新生兒和26例未接受胎教的新生兒進行行為神經評估,結果發現,胎教組在“對母親聲音定向”“安慰反應”等9項指標中得分均顯著更高,說明胎兒在宮內就能感知外界刺激。日本研究發現,孕期接受過語言和音樂胎教的孩子,3歲時語言理解能力更強。
但需要說明的是,提倡胎教,不是因為胎教可以培養神童,而是為了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讓每個寶寶的遺傳素質獲得最優秀的發展。有的孕婦為了提升孩子音樂天賦,會給胎兒播放音樂,怕隔著肚皮聽不清,就把音響貼在肚子上、音量開到最大。胎教的目的是通過適當刺激促進寶寶各種感覺功能發育,而過大聲音會損傷聽力。還有孕婦每天花2小時給胎兒念古詩,結果自己累得失眠,胎動也變頻繁。胎兒和成人一樣需要休息,胎教的時間安排應適度、規律、輕松,注意觀察寶寶作息,在清醒時進行,其他時間不要刻意打擾。結合中醫理論和現代研究,何軍琴推薦了以下幾種“零門檻”胎教方法。
音樂胎教,按“五音”選曲。中醫將音樂分為 “宮、商、角、徵、羽”,對應五臟:脾不好(容易腹脹),聽宮調式音樂(《梅花三弄》);肝火旺(容易生氣),聽角調式音樂(《胡笳十八拍》)。也可選擇輕柔的古典音樂。播放時離肚子20厘米,音量控制在45~60分貝,每次15分鐘就夠。
語言胎教,日常聊天就行。胎兒在孕24周就能辨別媽媽的聲音,不用刻意準備“胎教素材”。比如做飯時說“寶寶,媽媽今天做你愛吃的胡蘿卜粥啦”,散步時說“你看,外面的花開得真好看”,這種自然的交流比生硬的“念課文”有效。
撫摸胎教,力度要輕柔。孕20周后,孕婦可以每天晚上洗完手,用手掌順時針輕輕撫摸肚子(每分鐘6~8圈),邊摸邊說“寶寶,媽媽在陪你玩哦”。如果胎兒突然踢肚子,說明可能不舒服,要馬上停。
情緒胎教,家人多關心。孕婦要注意調節情緒,當情緒不好時,可以去戶外進行運動、聽音樂、閱讀書籍,盡量營造寧靜、和諧、愉快的心境,并將這種狀態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胎寶寶,促進他們大腦的良性發展。家人尤其是準爸爸的參與,對情緒胎教至關重要。準爸爸可以每天給孕婦按摩肩頸,或者一起聽音樂,讓孕婦保持心情愉悅,胎兒也會跟著“開心”,大腦發育更健康。
何軍琴最后提醒,準父母切忌過分追求最好的胎教手段和形式,對各種不確定事情的懷疑、揣測、焦慮都會影響孩子。孕婦情緒穩定平和,內心洋溢著喜悅,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才是最佳狀態?!?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