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日常工作和不良的生活習慣而久坐,產生腰痛、下背部和膝蓋疼痛,以致臀部屈肌發緊,甚至無力。
幸運的是,經常伸展髖屈肌可避免上述現象,并能帶來其他諸多好處,如提高運動表現、增強身體穩定性等。
髖屈肌到底在哪兒,為什么這么重要?
受訪專家
北京老年醫院骨科主任 王慶雷
北京體育大學競技體育學院重競技教研室副教授 鮑 克
本期編輯:王冰潔
髖關節屈肌是個“穩定器”
髖關節屈肌由髂腰肌與股直肌、縫匠肌等肌群組成,共同參與完成髖關節的屈伸。簡單的說,髖屈肌是骨盆區域和大腿上部的一組肌肉,協助身體抬高膝蓋并保持骨盆和大腿對齊。
髖關節屈肌是身體重要的穩定器之一,它結實了會為下半身提供強大的支撐力。若髖屈肌肌力不足,身體會借助別的方式代償,保持其穩定性。長期如此就會導致高低肩、脊椎變形,甚至引發無法長時間站立、行走困難等問題。
如果沒有髖部屈肌,身體將無法完成坐、跑、跳等動作。在跳躍、跑步中,髖屈肌將軀干和大腿連接在一起彎曲,因此髖屈肌強大了,能使臀部產生更多力量,進而提升跑步速度和彈跳能力,讓運動表現更佳。
如果髖關節區域的肌肉過于緊繃,會影響下肢運動范圍。
髖部疼,先減重
骨科門診中,約1/10的患者因髖關節疼痛就診,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往往離不開以下幾種疾病。
骨關節炎
臨床上的髖部疼痛多是由骨關節炎引發,系年紀大、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
滑囊炎
滑囊炎的發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群。該病初期一般不考慮外科手術,冰敷該部位,并服用抗炎和止痛藥或者打局部封閉即可。
肌腱炎
肌腱就好比拉直的繩子,將肌肉和關節連接起來。如果過度使用,就易把“繩子撕裂”,甚至把繩子連接的骨膜拉扯下來,引發炎癥。
盂唇損傷
盂唇能起到限制骨頭向外脫位、鎖定的作用,加強髖關節的穩定性。若其受損,患者會產生髖關節交鎖、疼痛等感覺。
婦科和骨盆問題
婦科疾病或骨盆底部出現腫瘤(子宮肌瘤、前列腺腫瘤)等,也會波及髖關節周圍組織。
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這常由髖關節發育異?;蚬琴|增生,導致髖臼緣破損或股骨頭長出多余骨質,誘發過度磨損,進而引起疼痛和不適。
核心肌肉損傷
臀部有很多肌肉和肌腱組織,如果肌肉力量不足,突然增加運動量或沒有熱身就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拉傷肌肉或肌腱,導致髖部疼痛。
預防髖部疼痛,應做到
1. 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軟骨磨損;
2. 糾正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多做伸展運動;
3. 過度勞累、長期負重會加重髖關節損耗,鍛煉要循序漸進;
4. 骨質疏松會引起骨骼質量下降、軟骨變薄,引發髖關節疼痛,需盡早預防。
6個動作,伸展髖關節
近日,美國女性健康網推薦了6個伸展髖關節的動作。
箭步蹲向上伸展
站在瑜伽墊上,右腳向前邁,右膝彎曲90度呈箭步蹲姿勢,左腿盡可能向后拉伸。手臂在身體兩側,雙臂伸直到頭頂,盡可能拉伸,手心相對。接著雙手放地板上,換另邊做同樣動作。
膝屈伸
以跪姿開始,右腳向前,左膝在瑜伽墊上盡可能向后伸。雙手叉腰,身體輕輕、慢慢向前按壓髖部,感到髖關節被拉伸后還原,換另側做同樣動作。
交替旋轉
從高位平板支撐開始,左腳向前,彎曲左膝呈90度,上半身軀干向左扭動,同時左臂盡可能向上高舉拉伸。還原,換另側做同樣動作。
低沖
站立,身體向下彎曲,雙手盡可能觸地,然后右腿彎曲呈90度,左腳向后退,直到腿伸直,臀部向下沉。收攏左腿,雙腿自然向前并攏。然后換另側做同樣動作。
向上屈髖
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瑜伽墊上,掌心朝上放身體兩側。雙腿彎曲抬向胸部,腳底朝上,手臂伸進雙腿中間抓住大腳趾,向外輕慢拉伸膝蓋,感受到髖關節有拉伸感即可。
髖部彩虹彎
以半跪姿勢開始,左腳向前,右腳后背,右膝、小腿、腳背平直。身體稍微向前壓,右手放左大腿上,然后向前伸直左臂,再向左扭轉身體,將左手摸向右腳,注意保持左臂伸直狀態。然后換身體另側做同樣動作。
大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3個,每個動作做20~30秒,整套重復2~3次,每周進行2~3次訓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