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在基本上放開了,雖然這一兩個星期的感染人數較高,但整體社會面還是穩定的。我們在年初時,每天確診人數在5萬~10萬人,但是因為奧密克戎的嚴重性較低,最近我們取消了日常要用的“安心出行”(健康碼),進一些場所都不用再掃了,現在香港的基本社會面已經恢復正常。
目前,雖然我們每天有很多確診案例,但是需要住院的累計3700多人,當中需要用氧氣呼吸的只有400多人,較嚴重的有32例。大家可以從這些數字中看到,奧密克戎的毒性較低,雖然傳染性較高,但對生活日常也沒什么特別影響?,F在香港正在實施類似“0+0”政策,市民基本可以在國際自由來往,到香港來也不用隔離。
內地最近已經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改進和改變,我覺得這是很合適的政策。以奧密克戎的低毒性,以及我們在用藥等方面累積的經驗,我覺得現在是可以放心開放的,但要重點保護好老人和小孩。另外,疫苗接種是防控措施里最重要的一環,提高疫苗注射率非常必要。香港的安老院中接種過疫苗的老人基本上都可以安全度過,確診之后完全沒有問題。我現在最期望的就是可以早點通關,許多需要探親、處理事情的朋友都希望可以早點回到內地。
目前,香港是全世界壽命最長的地區之一,雖然整個社會的老齡化情況非常嚴重,但大眾的醫療負擔較低。伴隨老齡化的是越來越大的醫療開支,對此政府也做了一些政策上的調整。過去我們最重視的是診療和治療,現在已經轉變到預防、治未病。未來,將在全灣18個區中建立地區健康中心,打造健康的城市,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降低公共醫療費用的負擔和開支?!爸挝床 钡母拍顏碜灾嗅t理論,所以香港也會利用中醫服務,處理好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隨著大灣區的發展,我認為在醫療方面,香港和內地可以有很多合作。醫療服務是一項很基本的社會服務,調查顯示,到內地發展的香港市民最關注的就是醫療保障問題。其中,根本的要素是流通,支付系統流通、醫護執照流通、藥物流通、醫療器械流通、軟件流通……香港的醫療基本是面向世界的,醫療水平較高,可以在高質量醫療發展方面提供一些經驗。
醫療產業方面,內地和大灣區也可以加強合作,聯通產業的上游和下游,利用生物科技、藥物研制、醫療器械和設備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香港跟內地可以互相促進、互相支援,大灣區的成功發展是各個城市的重要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