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的沖擊下,百姓的心理健康需求猛增,各界務必重視。
2013年,衛健委委托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進行過全國的抽樣調查,發現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各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達到16.6%。這已經是十年前的數據,且數據比較保守。另外據統計,6~16歲的兒童青少年也存在諸多心理障礙,患病率達17.5%。這意味著,我國有幾千萬人口遭受心理疾病困擾。
隨著經濟發展,這些年抑郁癥、焦慮癥的發病率持續走高。特別是新冠疫情三年,從全球看,抑郁癥患者增加了7000萬,焦慮癥障礙增加了9000萬。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球失眠人數增加超過1億人,這其中可能有1/5來自中國。如此高的發病率,給百姓健康、應對全球的不確定性帶來很大挑戰。
精神心理疾病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帶來的影響巨大。在所有疾病中,抑郁癥正逐漸成為負擔最大的疾病,已超過癌癥、心血管疾病對人的影響。心血管疾病有的可以治好,患者痊愈后可維持正常的生活。但是抑郁癥給個體帶來的痛苦巨大,導致他們生活質量低下。世衛組織稱,抑郁癥對健康的損害超過冠心病對健康的影響。心理問題不僅傷害個體,對社會穩定也會造成巨大影響。
疫情期間,隨著被感染者越來越多,社會心態、精神狀態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人感染后,核酸或抗體的陽性很快會轉陰,但受到的心理沖擊不會很快過去。人類歷史上,每次傳染病流行過后,都會有約20%的人遺留精神心理問題。我們發現,自2020年起受到疫情影響的人,相當一部分出現易怒、失眠、焦慮等問題。世衛組織曾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很快過去,但其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將持續。
因此,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包括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媒體等,要充分重視新冠疫情給社會帶來的心理影響,積極采取措施,以保障老百姓的生活質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