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边@句話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為了鼓勵大家運動而提出的觀點,但在當下依然適用。我國推進全民健身計劃以來,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運動促進健康的理念,如今正朝這個方向邁進。
從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調查結果看,民眾的健康意識的確提高了,約50%~60%以上的人都認為鍛煉很重要,但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相對不高。2020年我國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歲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僅占37%。雖然更多的人意識到了鍛煉的重要性,卻缺乏經常的、堅持的規律性鍛煉,沒有形成生活方式。
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人們將運動付諸于實踐?這個問題很復雜,不同的人群特點不一樣。以學校為例,現在廣大的青少年,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99%以上孩子都能堅持每天鍛煉1小時,這是因為國家的推動、學校的支持、家長的配合以及孩子的積極參與,才能夠形成穩定的系統鍛煉。但對于年輕人或者中青年而言,就不這么容易了,因為這類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平時沒有太多規律性的時間堅持鍛煉。除了個人因素,還有一些客觀條件,像場地設施建設、科學健身指導、大眾宣傳,都會影響到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目前,國家從開展全民健身計劃以來,大概經歷過幾十年發展,特別是近十年,國家在推動全民運動方面做了好幾件事。一是打造“15分鐘健身圈”。根據體育總局去年公布的數據,我國人均體育產出面積達到2.41平方米,已經快接近“健康中國”的要求。二是積極建立群眾性體育組織、群眾性賽事,來推動全民健身,同時也帶動很多產業化的發展。三是加大對科技健身指導隊伍的培訓。與衛生部門聯合,推動運動質量。未來5年到10年,這些舉措的效果一定會凸顯。
不僅如此,今年國家還頒布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里面對于如何促進全面運動做了很好的頂層設計。同時,今年六七月份,新的《體育法》頒布。不管學校還是企業,應根據這兩個重要文件的內容發揮其社會功能。比如強化場地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企業,有的老舊企業社區可以改建成體育場所。再有,場地設施建好了后,還得舉辦更多活動,不僅僅是國家組織的運動,更多的是在各個地區甚至社區舉辦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愿意參與的活動,這應該是未來學校和企業都應關注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