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譚曉東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牛雨蕾
2月2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介紹:“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壓實‘四方責任’,盯緊關鍵環節,繼續完善‘乙類乙管’各項措施,進一步提升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贬槍π侣劙l布會內容及近期大眾關心的幾大問題,“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
1、我國本輪疫情是否已經結束?
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走出大流行主要有五個指標,一是感染率,包括累計感染率、新發感染率;二是人群的免疫水平或免疫率,主要是體內抗體水平;三是病原體,即新冠病毒有沒有發生質變;四是醫療機構每日接診門診量、住院情況、重癥情況、死亡情況;五是整體防控能力,包括從機制到控制這個疾病的手段和能力?!皼Q定性勝利”意味著我們已經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沖擊和考驗,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已經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完全結束,我們國家仍舊有零星的、局部性的散發感染。
2、新變異株是否可能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我國剛經歷了疫情大流行,人群體內留存的中和抗體會在短期內提供免疫保護作用,近期引發新一輪規模流行的可能性較小。1月8日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以來,通過監測發現1例由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土關聯xbb.1.5病例,為核心密接人員。經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相關密接人員健康檢測及專家研判,沒有再發現續發病例。雖然xbb.1.5傳播力較強,但目前數據顯示,個體感染xbb.1.5后出現的癥狀與其他奧密克戎毒株癥狀相似,沒有發現其致病力增加。目前,我國在對新冠病毒變異株進行嚴密監測,如發現首次報告的(包括輸入和本土)、重點關注的國際流行毒株,都會進行感染個案調查、核心密接調查,并開展風險研判,一旦發現傳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強的新型變異株,將及時按照相關方案采取措施。
3、“保健康、防重癥”的重點人群有哪些?根據紅、黃、綠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有什么意義?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防控策略的調整是非常正確的,一方面從防感染變為防重癥,重點關注老人、兒童、孕婦等人群;另一方面強調了保健康,希望大家盡快從新冠感染中逐漸康復。
根據“紅、黃、綠”三個健康風險等級進行分級健康管理適合老年人、兒童、孕婦等重點人群,這也是我們未來“防重癥”的主要舉措之一。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執行方面的困難,需要基層未來做出積極探索。
4、現在很多人不戴口罩了,但也有人堅持認為應當戴??谡脂F在可以摘了嗎?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從保護個人健康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在冬春季節還是要盡量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室內或室外人群密集的場合。戴口罩不僅可以有效防范新冠病毒感染,對甲流、諾如病毒等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也都有預防作用。
5、未來暴發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可能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比如,學校會不會動輒停課?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新冠疫情很可能一直會有,這也是為什么它被列入了新發傳染病的目錄,但出現重大聚集性疫情或大規模暴發的概率會變小。至于疫情會不會出現、何時出現,既有賴于相關部門的密切監測和關注,也取決于公眾的健康行為能否堅持下去,以及病毒的變異情況等。
如果確實在學校暴發聚集性疫情,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管理辦法,從保健康的角度來說,課該停就得停。在心理上,一方面,大家要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出現,另一方面也要放平心態。
6、近期甲流突襲多個省市地區,這對新冠疫情會造成一些影響嗎?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感染甲流和新冠的癥狀在初期差別很小,兩者很難區別,但中后期會有不同表現。理論上,甲流和新冠屬于兩種不同的病毒,相互影響的概率不大。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免疫力相應提高,對降低甲流感染風險可能有積極影響。但若不幸感染兩種病毒,對身體損傷或許有細微影響?!?/p>
責編:潘子虎
主編: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