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 任菁菁
王先生在北京工作,對遠在四川老家的父母,他一直心存擔憂:怕父母生病不愿意說,又怕說了自己也是鞭長莫及,難以回家照顧。他只能平時多寄點錢、多打幾個電話,希望父母一切都好。
如今,許多年輕人都像王先生一樣,為了發展事業,不得不背井離鄉、前往大城市。他們的父母只能獨自生活,成為空巢老人。據調查,目前我國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空巢老人比例甚至超過70%。
在這種情況下,子女想要遠程照顧父母,會面臨很多挑戰。一是消息滯后。年輕人無法及時了解父母的最新健康狀況,可能導致老人錯過最佳干預時機。二是溝通不暢。老年人可能因不想讓子女擔心而隱瞞不適,使子女難以了解真實情況。三是醫療服務跟不上。老年人一旦生病,很難獨自前往合適的醫院,獲得及時、專業的治療,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四是情感支持不足。物理上的距離可能導致情感上的隔閡,老年人在需要關懷和支持時可能尤為孤獨。五是技術障礙。一些老年人不熟悉電子產品,這限制了他們接受子女遠程照護的能力。六是經濟負擔。遠程照護可能需要購買特定的設備或服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即使面對這么多困難,身處外地的子女仍然有必要參與到父母的照護當中。這種參與具有重要價值,其帶來的情感撫慰和心理支持是無法替代的。面臨重要醫療和生活決策時,子女也能幫父母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而且,只要運用恰當方法,遠程照護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近日,美國“每日照護”網站給出了一些照護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建立良好溝通渠道。子女應定期聯系父母,讓雙方習慣溝通日?,嵤?,尤其是健康問題,建立暢通的渠道。形式上,以視頻通話為佳,這樣一方面能增進彼此情感,另一方面能讓子女在言語敘述外,更直觀地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幫助。
組建健康支持網絡。古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建議子女以居住小區為范圍,將父母相熟的鄰居、朋友、志愿者、家庭醫生等,組成一個可靠的支持網絡。一方面,可以使父母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第一時間得到救護;另一方面,也有助減少老人的孤獨感。
簽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能準確評估、監控老人的健康狀況,在用藥、生活方式等方面給出合理指導。而且有了醫囑的支撐,子女不易因健康問題上的分歧與父母發生沖突。
集中管理重要文件。子女在家時,應將父母的醫療記錄、藥物清單、緊急聯系人等重要信息集中起來,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將電子版備份與其他家人和家庭醫生共享,以便應對突發狀況。
智能設備監控健康狀況。子女可為父母配備智能手環、血壓計等設備,并通過手機端實時監測其健康數據,有助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創建日?;顒颖?。子女在家時,可與父母共同制定詳細的日常生活表,主要包括用藥時間、鍛煉時間、休閑活動項目等,幫助其保持規律生活。如果老人自己做一日三餐有些吃力,子女可通過社區、老年驛站等訂營養餐,讓父母吃得方便又健康。
評估生活環境。子女回家探望父母時,要評估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例如浴室是否放置防滑墊、照明光線是否充足等,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安全、舒適,降低摔倒等意外的發生風險。
為了解決子女遠程照料父母難的問題,社會層面也應給予一定的支持。一是以社區為單位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包括姓名、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將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為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供醫生使用。二是開展社區醫生巡診,范圍覆蓋轄區內所有空巢老人,每周上門問候,掌握其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三是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知識和急救技能培訓,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救能力,預防突發問題。
新時代有新的養老方式,如果遠程照護已無法滿足老人實際需求,子女應在父母接受的前提下,考慮將他們送往合適的養老院,不宜因畏懼人言而堅持讓老人住在家中。環境宜人、基礎設施完備、醫療救助能力強、社交活動豐富的養老院,既可以為子女減負,也能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提升晚年質量。但需注意,即使老人在養老院有周全的護理,子女也應多問候、多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