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糖友運動有章可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蔡曉凌

        本報記者 田雨汀

        蔡曉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康復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編者按:在糖友生活中,運動就像一把打開健康生活大門的“鑰匙”,不僅有助控制血糖,還能改善身體機能,提升生活質量。為此,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日前共同編寫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2024版)》,為廣大糖友提供了一份科學、規范的運動治療方案。

        超半數動不足

        確診糖尿病后,很多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藥控制病情,卻忽略了最簡單、經濟和實用的治療方法——運動。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1.4億。在已診斷的2型糖友中,治療率及治療達標率均不足50%,運動量也遠遠不夠。統計顯示,在糖友中,超半數人都存在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城市人口相較于農村人口體力活動水平更低,且隨著老齡化進程加深,大量老年糖友因疾病、身體功能下降和社會環境限制,導致運動量進一步下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蔡曉凌表示,2型糖友想要控好血糖,離不開生活方式干預,而運動鍛煉是其中的關鍵一環。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身體成分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

        運動前先評估

        《中國2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運動指南》)強調,2型糖友的健康狀態與年齡、病程、并發癥、合并癥等有很大關聯,且存在較大差異,為確保運動安全、有效,在運動前應進行充分評估。

        醫學評估。運動前須由醫生評估糖友的疾病控制情況,包括急、慢性并發癥篩查和心血管風險評估,需要接受評估的糖友有三類。1.年齡大于40歲;2.年齡大于30歲,且符合以下任何一項:2型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增殖性或增殖前期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3.不論年齡,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已知疑似心血管、冠狀動脈或外周動脈疾病,自主神經病變,晚期腎病伴腎衰竭。

        風險評估。在運動前,糖友可通過體力活動準備問卷(PAR?Q+)簡單查看運動風險;老年糖友可通過跌倒風險自評問卷(FRQ)評估。

        運動能力評估。糖友運動前要進行心肺耐力或有氧運動能力的評估,此外還有肌肉適能、平衡能力、柔韌性等指標。

        蔡曉凌強調,盡管糖友可自行完成部分評估,但在運動前,還須與醫生做好充分溝通,排除運動禁忌證,制訂安全可行的運動方案。

        選項目看病情

        《運動指南》強調,對于有并發癥的糖友來說,安全是首要原則。蔡曉凌表示,這類糖友在運動時應遵循低強度、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

        糖尿病腎臟病。糖尿病腎臟病不是運動禁忌證,但糖友應從低強度運動起始,避免導致血壓過度升高的活動,如舉重、較大強度有氧運動等。透析患者在運動時,需注意維持電解質平衡,盡量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于輕度視網膜病變患者,可以逐漸開始低、中等強度的運動;對于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和嚴重病變患者,應避免大強度以及明顯升高血壓的運動,如拳擊、高海拔登山、潛水等,以及籃球、足球、橄欖球等劇烈碰撞的運動。此外,還應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或引起頭部不適的活動。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這類糖友應避免參與可能增加足部損傷風險的運動,如長時間徒步、慢跑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哆\動指南》推薦,此類患者更適合低負重運動,如步行、自行車、劃船、水中運動等。運動時還需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磨損,保持足部干燥。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這類糖友運動時應加強血糖、血壓及心率監測;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鍛煉,并攜帶充足飲用水。

        多肌群都練到

        一般來說,糖友的運動處方應包含有氧、抗阻、柔韌性等多個類別的運動,還應注明頻率、強度、時間、方式等。一般來說,糖友要保持不低于每周3~5天的運動頻率,通過中等以上強度運動鍛煉全身上下的肌群,能量消耗不少于1000千卡/周。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基礎和關鍵,有助改善糖友外周胰島素敏感性及線粒體功能,減少血糖波動?!哆\動指南》推薦糖友每周進行不少于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選擇步行,每日應達8000~10000步,老年糖友6000~8000步,步頻控制在60~90步/分鐘。

        抗阻運動。使用彈力帶、杠鈴、啞鈴或固定器械進行規律的抗阻運動,有助增強肌肉,提升代謝?!哆\動指南》建議,糖友應每周完成2~3次抗阻訓練,每周進行1次全身大肌群的運動;無運動經驗者初期可采用低負荷的訓練方案。

        聯合運動。將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還能減輕體重,提高心肺耐力,獲益較大。對于病情穩定、體質較好的糖友,可以考慮進行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柔韌性運動。伸展運動、瑜伽等柔韌性運動,雖然對血糖水平的影響不大,但可以增強關節活動度,改善靈活性,預防跌倒。建議糖友將柔韌性運動融入到其他運動中,提高身體功能。

        中斷久坐。久坐不動是糖友血糖控制的大敵?!哆\動指南》指出,中斷久坐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并延長壽命。糖友應該每30分鐘站起身、進行一次任何強度的活動,如站立、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抗阻運動,以避免久坐。

        民族傳統體育。太極拳和八段錦等民族傳統體育屬于中等強度運動,能增強身體的整體功能,特別適合老年糖友。

        降糖藥配合好

        在糖尿病治療中,運動與藥物相輔相成,但二者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平衡。蔡曉凌表示,合理運動有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對降糖藥物的依賴,但也要根據血糖水平和運動強度等,在醫生指導下適時調整降糖藥物的劑量,以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應。

        胰島素促泌劑。使用者應在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運動前血糖低于5.6毫摩爾/升時,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

        列凈類(SGLT2i)。胰島β細胞功能明顯下降或長期使用列凈類藥的糖友,發生酮癥酸中毒的風險較高?!哆\動指南》提示,使用者在進行大量運動前應停藥24小時,注意水分攝入和血糖監測。

        腸促胰素類藥物(GLP1-RA)。 這類藥物具有一定減重作用,因此,患者應在合理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合理運動的前提下使用此類藥物。

        胰島素。已經使用胰島素且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在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應按需補充碳水化合物。提高運動量時,應根據血糖水平及運動量大小,遵醫囑適當減少胰島素劑量。

        其他藥物。他汀類藥物使用者開始運動時應從低強度開始,注意肌肉癥狀;降壓藥使用者需警惕運動后低血壓;抗血小板藥物使用者應避免高強度運動,降低出血風險?!?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