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 陳若嬋
本報記者 王冰潔
全球范圍內,大量飲酒是公認的過早死亡和殘疾原因。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施密特醫學院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警告,近20年來,美國與酒精相關的死亡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尤其是女性,從1999年的每10萬人4.8人上升到2020年的12人。當前,我國女性飲酒行為也越來越普遍,《柳葉刀》刊發的數據顯示,我國20~24歲女性中,6%的人因飲酒已出現健康損害。
研究第一作者、施密特醫學院人口健康與社會醫學系教授兼主任帕娜約塔·基燦塔斯說:“酒精相關死亡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死亡率相對增幅更大,這可能與社會規范的演變、酒類行業對女性加大營銷力度有關?!?
飲酒文化變遷。長期以來,酒類消費一直以男性為主導,尤其是白酒、威士忌等酒精含量高的烈酒。如今,葡萄酒、低度酒逐漸在女性群體中流行。社交場合、影視劇中的女性飲酒場景愈發常見,微醺甚至被營銷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她經濟”驅動。隨著女性經濟獨立和社會地位顯著提升,越來越多酒飲品牌打出“0糖0脂”、低醇或無醇酒、助眠等理念,使其飲料化,或打造“悅己”等情感營銷,誘導消費觀較為感性的女性購買?!?023年輕人群酒水消費洞察報告》顯示,“95后”女性酒水消費人數已超男性。
酒精更傷女性。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陳若嬋表示,女性體重普遍較男性輕,體內能稀釋酒精的水分較少;體脂較高,更易吸收并儲存酒精,且酒精代謝酶的水平低,胃排空時間更長。因此,攝入相同酒精量時,酒精在女性體內停留的時間更長,傷害也更持久。
滴酒不沾是最安全的攝入量。當下,市場、社會需重新審視飲酒文化,營銷不能打“健康”的擦邊球,并明確標注健康風險;媒體則需持續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指明酒精是一級致癌物的本質,不讓女性消費者被營銷帶著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