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營養師 張曉艷
編者的話:我國地域廣袤,不同地區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飲食習俗的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食用油文化。從東北黑土地的大豆油,到青藏高原的酥油,再到丘陵地區的山茶油等,都展現出獨特的風味。
東北黑土地大豆油。東北地區肥沃的黑土地和適宜的氣候條件,能夠孕育出顆粒飽滿、出油率高的優質大豆。因原料豐富、適用性廣、價格親民,大豆油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備受青睞。東北地區食用大豆油的歷史可追溯至金元時期,但19世紀中葉才形成規模。當時東北開始出現專業“油坊”,大豆油成為老百姓的主要食用油。
大豆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含量高達50%~60%,對心血管健康有利;維生素E含量豐富,約為93毫克/100克,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有助延緩衰老。
大豆油色澤金黃透亮,味道清香,口感醇厚,能很好地保留食材原味,同時增添淡淡的豆香。大豆油中的亞油酸在高溫下容易發生氧化反應和聚合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對健康不利。因此,大豆油更適合用來燒、燉,比如東北人冬季常吃的酸菜白肉,用大豆油烹制能讓酸味變得溫潤,還能進一步提升豬肉的鮮美。
西北地區亞麻籽油。亞麻籽(胡麻籽)是寧夏、內蒙古、甘肅等西北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當地日照充足、高寒干燥,非常適合亞麻籽生長。亞麻籽的食用歷史可追溯到2000余年前的西漢時期,據史料記載,張騫將亞麻(胡麻)種子從遙遠的西域引入我國,最初在西北地區廣泛種植,后逐漸開發榨油。當地居民將亞麻籽油視為“液體黃金”,對其的喜愛延續至今。
亞麻籽油富含α亞麻酸,占脂肪總量的50%~60%,這種歐米伽3脂肪酸可在體內轉化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抗炎、保護視力、提升記憶力等健康益處。
亞麻籽油色澤淺黃,味道清香,用其烹飪的菜肴帶有堅果香。在內蒙古,亞麻籽油是制作傳統面食“焙子”的必備原料。用亞麻籽油和面,會使烤出來的焙子外皮酥脆、內里柔軟,亞麻籽油的清香滲透其中,深受當地人喜愛。但高溫會破壞亞麻籽油的營養成分,因此更推薦用其涼拌或低溫烹飪,如拌沙拉、淋在蒸菜上、加在酸奶里。如果不喜歡亞麻籽油的味道,可搭配香油一起吃。
長江流域菜籽油。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氣候溫潤、降水充沛,為油菜的繁茂生長創造了絕佳條件,油菜籽產量豐富,使得菜籽油成為當地人的主要食用油。明朝時期,《天工開物》中就有“凡油供饌食用者……蕓苔子次之”的描述,其中蕓苔子即為油菜籽。清代以來,菜籽油的食用范圍越來越廣,逐漸成為長江流域居民的常用油。
在植物油中,菜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名列前茅,高達90%,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64%,接近橄欖油,有助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有利。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含量高達570毫克/100克,這是一種有益的植物化學成分,可以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還能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率。
優質的菜籽油通常為淺黃色至金黃色,帶有淡淡的菜籽香味,口味清新。在湘菜、川菜等極具地域特色的菜系里,菜籽油是激發美味的不二之選。拿經典湘菜小炒肉來說,辣椒的辣味在菜籽油的包裹下,與肉香完美交織,造就出層次分明、鮮辣油潤的絕佳滋味。但如果用花生油等本身味道大的油來炒,就會沖淡辣椒的辛辣,使小炒肉的特色大打折扣。需注意,菜籽油不耐熱,長時間高溫或反復加熱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更適合快炒、燉煮。
青藏高原酥油。從牛乳、羊乳中提煉出來的酥油,是西藏、青海和內蒙古部分地區的特色食用油。這些地區畜牧業發達,為酥油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使其成為當地最經濟、最易獲得的食用油。另外,這些地區海拔較高、氣候寒冷,而酥油高熱量,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幫助抵御嚴寒。在藏族、蒙古族的傳統文化中,酥油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7世紀至9世紀,酥油就已成為藏族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被制成酥油茶,用于日常飲食或宗教供奉,這種傳統延續至今。
酥油維生素A含量為426微克/100克,比雞蛋黃還要高,對保護視力、改善皮膚健康、增強免疫力有著重要作用;富含維生素E及多種礦物質。相較于植物油,酥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更高,優點是耐熱性、穩定性較好,適合烘焙(如制作面包、糕點、餅干等)、煎炸(如酥油煎餃、酥油煎松茸等),缺點是攝入較多會影響血脂,增加肥胖風險。
酥油色澤鮮黃,奶香濃郁,當其與熱茶相遇,乳白的茶湯翻滾著醇厚的奶香,每一口都像融化的雪山云霧,咸香中帶著乳脂的清甜,回味悠長。糌粑(音zān ba)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其中酥油必不可少。酥油的潤滑感可以中和青稞的粗糲,還能作為天然黏合劑,使松散如沙的青稞炒面能捏塑成型,變為可手持食用的“高原能量球”。
丘陵地區山茶油。山茶油是油茶籽油的俗稱,又名山茶籽油,是江西、廣西、福建等地的主要食用油之一。這些地區山地、丘陵較多,土壤呈酸性,非常適合油茶樹生長,為山茶油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山茶油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在古代曾是宮廷御用油,漢高祖劉邦曾食用山茶油療傷,并將其封為“上供珍品”。
山茶油營養豐富,單不飽和脂肪酸占比很高,比如油酸含量達75%甚至85%以上,比橄欖油還要略高一些。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保護心臟健康。山茶油還含有多種有益物質,如維生素E、植物甾醇、酚酸類物質等,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
山茶油色澤淺黃,能使菜肴保持原本的色澤,炒出的青菜翠綠欲滴,炸出的食物金黃誘人。山茶油的清香恰到好處,不但不會掩蓋食材本身的風味,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鮮味,使菜肴散發出清新自然的香氣,口感更加清爽。山茶油耐熱性較好,加熱時產生的有害物質少,適合高溫加熱,如煎炸等,但建議把油溫控制在180℃以內,避免反復加熱。江西是山茶油的主產區,當地許多特色菜肴必須用山茶油,才能展現其獨特風味。比如“十大贛菜”之一的蓮花血鴨,就是用山茶油來煎鴨肉,不僅能使肉質更鮮嫩,還能去除腥味,山茶油獨有的香味浸潤在鴨肉中,成了這道名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