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供稿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簡稱瑞金醫院)的手術室里,一場醫學奇跡正在上演,傳統醫學觀念中不可逾越的血型障礙,在現代醫學技術下被成功突破。
40歲的小鄭,病情來得突然且兇猛,從最初的乏力、食欲不振,到全身黃疸、昏迷不醒,僅用了幾天時間。醫生診斷他有嚴重的藥物性肝衰竭,必須換肝。然而,肝移植手術本就復雜艱難,合適的肝源更是可遇不可求。就在家屬陷入絕望之際,瑞金醫院肝移植病區的宋少華主任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跨血型肝移植。
這項技術突破了傳統器官移植必須血型匹配的限制。小鄭為O型血,醫生通過術前精密計算的血漿置換,成功降低了小鄭體內針對B型血抗原的抗體水平,同時,一個B型血的供體肝臟被迅速調配到位。手術臺上的5個小時,是醫學技術與死神的直接較量。移植團隊精準操作,麻醉團隊嚴密監控,護理團隊無縫配合,當那顆“不匹配”的肝臟在小鄭體內開始工作時,醫護團隊才松了口氣。
術后的康復過程同樣充滿挑戰。在重癥監護室里,醫護團隊24小時監測各項指標,動態調整抗排異藥物的劑量與組合。一周后,小鄭能輕聲呼喚妻子的名字。20天后,曾經瀕臨死亡的他竟然奇跡般地出院了。如今半年過去,在精細的術后管理下,小鄭的各項指標穩定向好,雖然體力尚未完全恢復,但能夠重新擁抱生活。
跨血型肝移植技術的核心在于“欺騙”人體的免疫系統。通過術前血漿置換降低抗體水平,再配合術后個體化的免疫抑制方案,讓免疫系統暫時“認不出”新肝臟是外來物。這項技術風險較高,病情穩定的慢性肝病患者還是應優先考慮血型匹配的肝源,但對于急性肝衰竭等危急情況的患者來說,值得一試。
小鄭的重生經歷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幸運,更是整個醫學進步的縮影,讓我們看到,現代醫學正在不斷突破傳統認知的邊界。從最初的必須符合血型匹配原則,到今天能夠跨越血型障礙完成移植,醫學工作者用智慧和勇氣拓展著生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