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被家長耽誤的心病

        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特需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  楊興潔

        本報記者  王思予

        15歲的小周,本應朝氣蓬勃,卻被抑郁的陰霾籠罩,他因為人際關系和成績問題頻繁失眠,對曾經熱愛的籃球也失去了興致,成績更是一落千丈。他小心翼翼地向父母傾訴自己的痛苦,換來的卻是一句“別想太多,就是學習壓力大,過段時間就好了”。家長對心理問題的忽視,讓小周的病情逐漸加重,直至發展到割腕自殘,才被匆忙送往醫院……這樣令人揪心的事件并非個例。

        最新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現狀及康復困境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持續攀升,然而早期識別不足、延誤就診的情況極為普遍。研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發現這種情況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家長的態度占大頭。

        父母缺乏心理健康常識。研究顯示,不足三成家長會在孩子首次發出求助信號時帶其就診。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特需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楊興潔在臨床工作中發現,許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已發展到嚴重程度,家長姍姍來遲,有的甚至延誤1~3年才帶其就醫。家長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和精神疾病認識不足、長期忽視是主要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抑郁早期表現可能就是發脾氣、睡不好、不想吃等“叛逆”行為,或僅僅把孩子的異常歸結為性格或態度問題。對此,楊興潔建議,學校開設的家長課堂應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形式,幫助家長識別和回應孩子的情緒問題;社會建立的精神健康類社區,可定期組織心理健康篩查活動,邀請專家為家長提供一對一咨詢;媒體可聯合心理專家,大力科普精神心理疾病,對常見的誤區進行辟謠,以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素養。?

        擔心受偏見、歧視和議論。楊興潔坦言,在臨床調研中,超60%的家長因擔心“孩子被貼上精神病標簽”“影響升學就業”而猶豫就醫。要解決這一問題,仍需提升家長對“心病”的了解,認識到精神心理障礙其實和軀體疾病一樣,有生理因素的影響,需服藥才能恢復。只有減少病恥感,求助的意愿才會增加。社會也可發起消除偏見的公益活動,邀請名人、患者代表分享經歷,營造包容的社會氛圍,讓患者和家屬坦然接受治療。?

        “認為心理疾病沒必要治療”的錯誤觀念。楊興潔說,在接診的案例中,不少家長抱著“孩子長大就好了”“這就是矯情”的想法,導致孩子的精神類問題拖延數年。有一名14歲男孩,因長期遭受校園欺凌出現抑郁癥狀,家長卻認為“男子漢要堅強”,未予重視,兩年后男孩發展為抑郁伴自殺傾向。楊興潔強調,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家庭問題的投射,及時評估與干預,不僅關乎孩子個人的身心健康,更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家長可定期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通過傾聽、共情,了解孩子內心想法;當發現孩子出現情緒波動、行為異常等情況時,不妨借助專業心理測評工具,如兒童抑郁量表進行初步評估。當然,最好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避免因錯誤觀念耽誤治療。

        不知道怎樣或到哪里求助。孩子坦承自己有抑郁困擾后,家長茫然無措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楊興潔告訴記者,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后,四處打聽偏方、求助網絡非專業人士,反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這是精神疾病治療普及程度不足,家長認知也不夠的反映。她建議,各地衛生部門可聯合各大醫院,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詳細的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就診指南;社區可設立心理健康服務站,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為家長提供初步評估和轉介建議;學??蓪⑿睦斫】到處熂{入家校溝通體系,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由心理健康教師協助家長對接專業醫療資源,幫助家長明確不同癥狀對應的求助渠道和方式。?

        費用過高。參與上述調研的984個家庭中,用于心理治療的花費差異較大,最少的花費267元,最多的高達150多萬。楊興潔指出,精神心理疾病往往需要5~10年的治療,藥物治療每月花費500~2000元,加上心理咨詢,整體費用對不少家庭來說是個大負擔。所幸,近年來醫保對精神類疾病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部分地區已將心理治療納入醫保報銷,報銷比例達50%~80%。家長可通過當地醫保部門官網、服務熱線等渠道,了解醫保報銷政策,申請門診慢特病待遇;同時,社會上也有部分公益組織設立了心理健康救助基金,為經濟困難家庭提供治療費用補貼,家長可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等渠道申請,減輕經濟負擔。建議發現孩子患病后要及時治,因為拖延會讓治愈難度呈指數級增加。有研究表明,延誤治療一年,后續治療成本可能增加3~5倍。

        治療資源不足。這一點加劇了青少年抑郁就診的困境。楊興潔說,中國當前精神衛生服務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供需不平衡。我國每10萬人中精神科醫生數量不足4人,遠低于歐美國家,而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更是供不應求,門診號源常常一經放出便被一搶而空。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已積極行動,將2025~2027年定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不僅加大對精神科醫生培養的財政投入,還通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吸引人才。同時,鼓勵互聯網醫療平臺開展精神科在線問診服務,利用遠程醫療技術,讓偏遠地區患者也能及時獲得專業診治?!?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