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傅 華
本報記者 虞 曄
6月5日中午12點多,烈日當空,正值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熙熙攘攘,在前往外灘的幾百米途中,地上沒看到煙頭。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位身穿橙色馬甲、背后印著“黃浦平安志愿者”字樣的志愿者在街邊巡邏。只見,一位女士一邊匆匆趕路一邊抽“游煙”,志愿者見狀立刻快步上前勸導,并將她引向最近的吸煙點。
這是近日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的上海治理游煙的一幕。一位志愿者表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治安,但看到有人抽游煙會上前勸阻,告知吸煙點位置,或直接引導他們過去?!拔螣煹娜艘月糜螆F的男性游客為主。很多游客剛從大巴車上下來,或要回大巴車前,都會習慣點支煙。多數人第一次來,不知道吸煙點的位置,就在路邊直接吸了?!辈叫薪质致房谝晃粓糖诿窬硎?,市民素質逐步提高,如今在路上邊走邊吸煙的人少了很多,經常會有人詢問哪有吸煙點。
游煙即“游走的煙”,是指吸煙者在室外一邊走路(或騎車)一邊吸煙,讓更多人遭受二手煙。3月中旬起,上海在外灘、南京路步行街、武康路等8個網紅地標場所推進游煙治理,通過張貼禁煙標識、志愿者柔性勸導等舉措,倡導市民在室外公共場所不隨處抽煙。該舉措被網友稱為“溫柔的城市凈化行動”。5月26日,上海圍繞“柔性治理、勸你善良”舉辦研討會。會上,徐匯區武康路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微笑示意—溫馨提示—引導至吸煙點”三步勸導法。同時,中國控煙與健康協會、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等聯合發布了全國首份《室外控煙柔性治理倡議書》。
上海的游煙治理起到一定引導作用。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以前走在路上,經常被突然飄來的煙味嗆到,現在情況有所好轉。她注意到,武康路等區域的禁煙標識明顯增多,志愿者會主動上前勸導。市民張先生提到,自己曾因趕時間在路邊抽煙,被志愿者禮貌引導至吸煙點,讓他有點不好意思,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影響他人。但記者在外灘走訪時仍看到,一個旅行團的3位男游客邊走邊吸煙,隨手把煙蒂扔進黃浦江中,而他們距離垃圾桶只有30米。
據悉,上海成年人吸煙率雖已降至19.2%,但人群二手煙暴露率達47.6%。煙草煙霧中含數百種有害物,其中至少70種為致癌物,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增加肺癌、冠心病等風險。有證據表明,二手煙暴露可導致肺癌、冠心病,并與乳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卒中等有關;兒童若暴露于二手煙,可發生肺功能下降、支氣管哮喘。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傅華表示,柔性治理是通過制度彈性與人文關懷的結合,以更低的社會成本,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柔性勸阻游煙是立法前的鋪墊,未來需進一步細化立法,明確室外場所禁煙范圍及處罰措施;還要加強交通樞紐、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的管控,并針對青少年、孕婦等敏感人群開展專項保護。另外,應積極通過公益宣傳、健康教育提升公眾對游煙危害的認知,這是推動控煙長效化的關鍵。對于柔性勸阻能否推廣到其他城市,傅華表示,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對游煙危害的認識,控煙不能只靠政府和志愿者的努力,而是需要全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