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丹麥、美國、意大利特約記者 芓含 潘秋辰 黃時雨
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張矜若
編者的話:民政部等1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 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指導意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推進老年志愿服務常態長效開展。近些年,多國大力推動老年群體投身志愿服務,釋放長壽紅利,重塑老有所為的社會圖景。
荷蘭:量身匹配服務崗位
截至2025年初,荷蘭55~64歲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9%,與歐盟平均水平相當。但該群體中有超83%的人參與過志愿服務,遠高于歐盟近25%的平均水平。長期以來,荷蘭積極推動老年人從事志愿服務,認為其不僅有助提升老人社會融入感,也可減輕公共福利負擔。
荷蘭“銀發力量計劃”是由荷蘭國家志愿者組織主導,聯合地方政府與社區非營利機構開展,面向55歲以上退休人群的志愿服務項目。參與者在提出加入申請后,經過短期培訓,就可根據興趣參與各種服務,如圖書館管理、環境保護、語言教學、博物館講解等。該計劃提供一定的交通補助、小額津貼,還會進行年度表彰,以激發老年人持續參與的熱情。截至2020年,該計劃已覆蓋超60個城市,累計招募志愿者超3萬人次,項目滿意度達92%。
65歲的約翰曾是一名工程師,退休之初因無法接受身份轉變,一度陷入抑郁。在一次社區講座中,他了解了“銀發力量計劃”,主動報名加入環保宣傳組。他表示,志愿活動不僅讓自己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重拾了目標感,延續個人價值。他還自發組織了“綠色星期六”活動,帶領鄰居清理公園垃圾,贏得社區居民的贊譽。
志愿者組織“彼此為鄰”也為荷蘭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提供了平臺。老年人可通過在線平臺注冊,并根據興趣、時間和技能,匹配適合的崗位,如青少年學習輔導、老人陪護、社區綠化、文化活動協助等。其中,行動不便的老年志愿者可參加電話志愿服務,每周以電話形式幫助他人,提供情感慰籍。
近年來,隨著退休年齡推遲與再就業情況增加,老年人的志愿活動時間減少。荷蘭社會政策專家彼得·巴克建議,政府應區分“全退”與“半退”人群,為不同類型的老年人提供更彈性化的志愿參與模式,并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激勵機制,如開發短時、靈活的任務,或提供結合職業技能的專業志愿服務渠道等。政府還應進一步整合老年人健康服務、教育資源、志愿服務平臺,提升參與志愿服務的便利性與可持續性,并給予經濟情況較差的老年群體更多支持。
新加坡:做志愿者視為康復治療
新加坡《2024年人口簡報》指出,65歲及以上公民比例從2014年的12.4%上升至19.9%,預計2030年達到24.1%。為了讓老年人群發揮更多社會價值,該國鼓勵年長者參與志愿服務。據新加坡管理大學衰老研究中心2022年發布的研究,65歲以上老人曾參與志愿服務的比例約為18.59%,而過去一年內參與志愿服務的比例為13.46%。
新加坡有很多可供老年人選擇的志愿平臺和項目,如新加坡綜合護理機構2024年推出“銀發守護者”計劃,吸引更多年長者成為各地活躍樂齡中心(老年人社交娛樂中心)的志愿者。這些老年志愿者在接受社區關懷陪伴、設計活躍樂齡項目等培訓后,視情況在各地樂齡中心組織集體烹飪等活動,并負責聯系附近年長居民,幫他們與樂齡中心建立聯系。
新加坡衛生部部長王乙康表示,新加坡綜合護理機構會盡量將老年志愿者分配到住所或工作場所附近的樂齡中心,使志愿服務更具可及性。同時,正探討設立全國性“銀發守護者獎”,以表彰模范志愿者。年長志愿者通過這一計劃,能持續對周圍人的生活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并保持活躍、健康和與社會的聯系。相關試點計劃表明,志愿者自身受益匪淺,其受益程度甚至可能超過受助者。
2024年,新加坡國立健保集團推出“樂齡志愿者網絡”,為中北部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機會。老年志愿者登錄該平臺后可根據喜好、需求和興趣匹配服務項目,同時可申請發起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或活動。新加坡陳篤生醫院康復醫學科專家陳博士表示,“診療時,我遇到過一些曾患中風或正在從嚴重不良事件中恢復的患者,有些人盡管還在康復中,仍堅持做志愿服務幫助他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康復治療形式?!?
不過,據新加坡管理大學衰老研究中心報告,新加坡在提高志愿服務率方面存在多項挑戰,包括參與志愿服務的老年人不足、很多人無法匹配合適的志愿項目、因準備或培訓不足使部分人放棄志愿工作,及部分老人因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社會支持較少,無法參與志愿項目等。
美國:長者是義工主力
64歲的美國紐約市民拉斯基退休后,就開始從事志愿工作,如輔導英語口語、在演奏會擔任引座員、為機構提供財務咨詢等。她表示,退休后,在家待著很容易產生惰性,但志愿活動讓她接觸了更多人,幫助她保持活躍。
美國的老年志愿服務實踐可分為聯邦政府主導和非政府組織主導兩類。國家與社區服務機構是美國聯邦政府打造的志愿服務管理機構,“老年團”是其管理的三大聯邦志愿服務計劃之一。該計劃對55歲及以上人群開放申請,主要包括祖父母項目,志愿工作包括指導孩子學習、照顧早產兒或殘疾兒童、指導年輕媽媽育兒;老年同伴項目,即老年志愿者通過陪伴和幫助高齡老人購物、支付賬單等,讓他們更長久地保持獨立生活能力,并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喘息空間;退休和老年人志愿者項目,志愿者除了從“老年團”計劃合作的機構中獲得志愿機會外,還可申請自主選擇志愿服務的方式、地點和時間。通常,老年人可通過網站,搜索居住地附近的志愿服務項目并進行申請,部分項目會為合格志愿者提供一定津貼。數據顯示,“老年團”每年吸收近25萬名美國老年志愿者。有調查顯示,84%的“老年團”志愿者在服務一年后,健康狀況穩定或得到改善;有88%的人在成為志愿者后孤獨感減少。
另外,許多非政府組織開展一系列創新工作,比如為老年人提供幫助貧困兒童的機會;建立“醫學志愿者”免費診所,組建退休保健專業人員在免費診所服務;招募老人擔任非營利組織、學校和政府機構的顧問。
意大利:搭建老人互助平臺
意大利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4.7%,僅次于日本。鑒于志愿服務有助提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延緩認知衰退,促進代際交流,意大利鼓勵老年人走出家庭、參與志愿互動。
“家的關懷”是意大利一項具有代表性的老年志愿者項目,由23家機構聯合發起,包括地方政府、衛生機構、社會組織和大學。該項目賦予老年人“互助者”與“受助者”雙重身份。參與者既能接受陪伴、購物、清潔等基礎服務,也可報名成為志愿者,幫助他人。這種互助模式不僅增強了老年人的價值感,也有效強化了社區的凝聚力。
當前,意大利越來越多老年人正以經驗、耐心與熱情投身社區建設,期望用實際行動打破“年老即退場”偏見。盧恰諾退休后定居羅馬,平時會參與街區綠化管理,還利用地理與歷史知識,擔任志愿講解員。他表示,退休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貢獻的開始。希望通過行動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更多人參與社區服務。
數據顯示,九成意大利老年人健康狀況良好,但僅5%參加志愿工作。據意媒報道,新冠疫情打擊了原有志愿服務網絡,同時不少高齡志愿者因健康問題暫?;顒?。專家建議,提供系統化培訓、心理支持、交通補助等,讓老年志愿者“能上崗、能堅持、有成就”;加強社區平臺建設,提升志愿信息獲取與參與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