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 呂沛宛
本報記者 張炳鈺
中醫素有“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診斷理念,面部作為臟腑氣血外顯的重要窗口,其色澤、形態變化蘊含著豐富的健康信息。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呂沛宛表示,臨床中,有些患者反映自己鼻梁、眼周、太陽穴等處時常莫名發青,其實這是臟腑虛實、寒熱失衡的表現。
鼻梁發青:脾胃虛寒,消化不佳。脾胃作為人體的“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濡養周身。若飲食不節、貪涼飲冷或久病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運化功能失職,則氣血生化無源,無法上榮于面。中醫認為,鼻梁屬足陽明胃經循行區域,脾虛時,鼻梁部就可能會青筋顯露。此外,脾在五行中屬土,而肝木克脾土,因此“肝青色”會侵襲脾虛之人。這類人群還可能同時伴有胃脘隱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四肢不溫等癥狀,兒童還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發育遲緩等問題。
應對方法:以溫中健脾為原則,調和氣血,可選用理中湯、小建中湯等方劑加減。日常飲食宜溫熱,多食用山藥、小米、生姜、桂圓等溫養脾胃的食物。還可艾灸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溫通經絡,或配合腹部推拿,促進脾胃運化。平時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眼周發青:肝血不足,腎氣虧虛。眼周為肝經、腎經氣血滋養的關鍵區域。肝開竅于目,主藏血;腎主藏精,顯為黑色,精血同源。若長期熬夜、情志失調耗傷肝血,或房事過度、久病傷腎導致肝腎精血虧虛,則寒凝血瘀,目失濡養,眼周可見青黑之色。此外,肝郁氣滯也可導致眼周血液循環受阻,出現青色。眼周發青的人,還常伴有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癥狀,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調。
應對方法:治療應側重滋補肝腎、養血活血,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杞菊地黃丸、四物湯等方劑,食療推薦黑芝麻、核桃、豬肝、枸杞等補肝腎益精血的食物。同時,搭配按摩睛明、四白等穴位,促進眼周氣血循環,或使用溫敷法改善眼周供血。生活中,須避免熬夜,勿過度用眼過度,保持情緒舒暢,可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調節身心。
太陽穴發青:肝膽失常,氣機郁滯。太陽穴位于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膽經主疏泄氣機、調節情志。若情志抑郁、暴怒傷肝,或外感濕熱邪氣,導致肝膽疏泄失常、氣機郁滯,或寒凝肝脈、血行不暢,則太陽穴可出現青色。此外,膽經與三焦經互為表里,三焦氣化失司也可能加重局部脈絡顯露。太陽穴發青的人,多伴有脅肋脹痛、口苦咽干、胸悶煩躁、偏頭痛等癥狀,女性可能月經不調,部分人還會耳鳴、眩暈。
應對方法:內調以疏肝利膽、行氣活血為治則,可選用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等方劑,飲食上多吃芹菜、玫瑰花等疏肝理氣的食物。外治可按摩風池、陽陵泉、太沖等穴位,疏通膽經氣血,或采用刮痧療法,輕刮膽經(大腿外側“褲縫線”區域),以行氣解郁。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暢,可通過聽音樂、旅游等方式緩解壓力,避免情緒過度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