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邢永田
起搏器電極拔除是手術難度最高、風險性最大的心臟介入手術之一,是很多心臟介入專家不敢觸碰的“雷區”。近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實施的“起搏器植入術+舊起搏器拆除手術”,創下省內徒手拔除起搏器電極植入時間最長的紀錄。
來自周口的梁女士(化姓)今年61歲,9年前接受了起搏器植入術。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梁女士再次被嚴重的心悸、胸悶癥狀所困擾。為求進一步治療,她來到了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找到了心律失常一病區副主任楊海濤。楊海濤為梁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發現情況遠比想象中復雜。原來,梁女士之前植入的起搏器出現了嚴重問題:右房電極磨損斷裂,右室電極脫位,已經無法正常工作,為了保障梁女士的生命健康,必須盡快植入新的起搏器。但如果直接在對側植入新的起搏器,上腔靜脈將會出現四根電極,這不僅會引發鎖骨上靜脈和上腔靜脈粘連,還有可能形成血栓。更為棘手的是,一旦植入過程發生感染,且電極長時間殘留,拔除工作將變得異常艱難。因此,在植入新起搏器之前,必須先拔除之前的起搏器電極??闪号康钠鸩饕呀浿踩腴L達9年,電極發生了嚴重的磨損和粘連,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電極殘留,給患者帶來極大的風險。針對此類難題,雖然有激光鞘等特殊輔助工具,但使用這些工具會產生較多費用??紤]到梁女士的經濟條件,楊海濤決定迎難而上,實施徒手拔除殘留電極這一極具挑戰性的手術方案。
手術中,楊海濤和團隊全神貫注,先在對側成功植入一個新起搏器,隨后開始拔除右室電極。醫生們小心翼翼地往鎖骨下分離,同時巧妙地運用普通導絲進行固定,一直分離到斷端,仔細固定斷端后,再反向旋轉電極,最終成功拔除。術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楊海濤介紹,患者的一些行為可能會影響起搏器的使用壽命。例如,頻繁使用電鉆、拉鋸等,會對鎖骨產生較大的反作用力,容易導致鎖骨下電極磨損。這也提醒廣大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要注意日?;顒?,避免過度使用上肢,從而減少對起搏器電極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