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醫院腫瘤科護士 劉妍妍 □副主任護師 袁 紅
民間有句諺語: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F代研究證實,豆類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對減少脂肪積累、增強免疫力、降低慢性病風險有顯著作用。從中醫理論上講,豆有五色——黑豆、綠豆、黃豆、紅豆、白豆,分別對應人體五臟,有著獨特的滋養作用。
黑豆——養腎。黑豆形狀似腎,性平味甘,色黑屬水又通腎,故被稱為“腎之谷”,能夠滋養腎臟,補充腎氣。對于因腎氣不足而經常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四肢怕冷的人來說,適量食用黑豆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黑豆對頭發的養護作用也相當明顯。很多腎氣不足的人會有掉發、白發等問題,而黑豆有助讓頭發烏黑亮澤。
推薦食療方五黑湯:取黑桑葚5克、黑枸杞5克、黑芝麻10克、黑米適量、黑豆20克;黑豆、黑米提前用清水浸泡4~6小時,再與黑芝麻、黑枸杞、黑桑葚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再煮40分鐘;還可根據個人口味適當加入紅糖、紅棗。
綠豆——養肝。綠豆色青入肝,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之功,能有效幫助肝臟排毒。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綠豆含維生素E、類黃酮等抗氧化成分,能夠有效保護肝臟細胞,從而減輕肝臟負擔,改善其功能。
推薦食療方綠豆薏米水:取綠豆30克、薏米30克,放入鍋中,加700毫升左右的水,煮30分鐘,喝湯即可。此外,日常還可以將綠豆制成綠豆粥、綠豆沙、綠豆餅等食用。
黃豆——養脾。黃豆性平味甘,歸大腸、脾經,是中醫眼中的良藥。黃豆蛋白質含量豐富,除此之外還含有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對脾胃健康有顯著益處。日常飲食中,建議大家將黃豆煮水后飲用,可起到健脾利濕的療效,對于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水腫等癥狀,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推薦食療方黃豆山藥茯苓粥:取黃豆30克、山藥30克、茯苓15克、粳米50克;將黃豆提前浸泡6小時,再與山藥、茯苓、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轉小火煮至濃稠;可依據口味加入適量紅糖。
紅豆——養心。中醫認為,紅色食物入心,有養心安神的作用?,F代研究表明,每100克紅豆含鉀量高達800毫克,而鉀元素是心臟的“守護者”,可以控制心率、幫助排出體內多余的鈉,從而穩定血壓,減輕心臟負擔。此外,紅豆中的膳食纖維還有助于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
推薦食療方茯苓蓮子紅豆糖水:取茯苓20克、蓮子50克(去芯)、紅豆100克;所有食材清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將浸泡好的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50分鐘;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繼續煮5~10分鐘即可。
白蕓豆——養肺。中醫五行學說認為,白色入肺,具有增強衛氣、護衛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衛氣充足有助于肺氣的宣發和固攝,因此白蕓豆有養肺的作用?,F代研究也能證明這一點,白蕓豆含皂苷、尿素酶和多種球蛋白,能激活淋巴T細胞,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作有很好的作用。
推薦食療方白蕓豆湯:將適量白蕓豆用水泡發后,與豬肉、蔬菜一起煮成湯即可。日常生活中,還可先將白蕓豆煮熟,再與米飯一起煮成豆飯,或是將煮熟的白蕓豆打成豆泥,加入適量牛奶制成豆沙,作為甜品或面點的餡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