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喻京生
眼睛作為 “心靈之窗”,其健康狀態與生命質量息息相關。面對不同年齡階段高發的眼健康問題,中醫藥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完整的防治體系。
優生優育與遺傳性眼病密切相關。常見遺傳性眼病有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色素變性、先天性青光眼等,可能會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甚至失明,影響學習、生活和未來職業選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注重優生優育可以避免一些遺傳性眼病帶來的視力危害。要杜絕近親結婚,做好婚前檢查、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中醫藥在優生與遺傳性眼病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可在備孕期調理夫婦體質,如通過補腎健脾、益氣養血等方法改善整體健康狀況,提高生殖功能。在產后,中醫藥可幫助產婦恢復身體,促進乳汁分泌,為新生兒提供良好的營養和成長環境,對預防遺傳性眼病有一定幫助。但對于已確診的遺傳性眼病,目前中醫藥主要用于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嬰幼兒期。嬰幼兒期眼部組織發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統不完善,易受先天因素影響。如先天性白內障是晶狀體發育異常,可能與孕期營養不足、早產等有關。嬰幼兒視覺發育關鍵期為出生后6個月內,一旦確診需首先評估手術指征。中醫可在術前延緩發展、術后促進視覺功能重建方面發揮作用。
中醫認為,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根源在于胎兒期臟腑發育不良,尤以肝腎不足、脾胃虛弱為主。早產兒或高危兒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溫腎健脾、益氣養血中藥內服;每天為患兒輕柔按摩眼周穴位和捏脊,可刺激神經發育,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兒童青少年期。這是視覺發育的關鍵階段,近視是主要威脅,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和戶外活動不足等是近視的主要原因。中醫稱近視為“能近怯遠癥”,認為其發病與先天稟賦不足、后天用眼失度等有關。
中醫辨證論治時,對氣血不足者,側重補血益氣,方用當歸補血湯加減;肝腎兩虧者,側重滋補肝腎,方用駐景丸加減;心陽不足者,側重補心益氣、安神定志,方用定志丸加減。此外,兒童青少年期要堅持做眼保健操,每天2次,感覺眼疲勞時可隨時操作。耳穴壓豆也有不錯的效果,醫生通常會選用眼、肝、脾、腎等耳穴點位,以王不留行籽貼于穴處,家長每天按壓至溫熱,3天更換1次。亦或選擇針灸治療,常用穴為睛明、攢竹,根據不同證型選加配穴,比如肝腎虧虛者可配光明、養老等穴位。
中青年期。高強度用眼與工作壓力等使干眼癥等發病率攀升。干眼癥與淚液分泌不足、蒸發過快等相關,中醫稱其為“白澀癥”。肺陰不足證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滋陰潤肺、生津明目;肝經郁熱證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清肝解郁、養血明目;氣陰兩虛證選用生脈散合杞菊地黃丸加減,益氣養陰、滋補肝腎;邪熱留戀證選用桑白皮湯加減,清熱利肺。還可選用菊花、石決明等清肝養陰明目之品,煎湯熏蒸患眼,每天2~3次;或用柴胡、密蒙花等清肝養陰之品,煎煮取汁,經超聲霧化設備直接作用于眼部,每天1次。建議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動物肝臟等,可滋養肝陰、明目潤燥。
老年期。此階段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等是主要威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導致視力下降、視物變形,中醫藥治療可發揮延緩病情進展、改善視力的作用。脾虛濕困證選用參苓白術散,以健脾利濕;陰虛火旺證選用生蒲黃湯合滋陰降火湯加減,以滋陰降火;痰瘀互結證選用化堅二陳丸加減,以化痰軟堅、活血明目;肝腎兩虛證選用四物五子丸或駐景丸加減,以補益肝腎。同時,予以針灸治療,主穴選取睛明、球后等穴,配穴選完骨、百會等,每次主穴選2個,配穴2~4個,每天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此外,老年人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以便早期發現黃斑變性,及時干預。
青光眼是一種致盲性眼病,可導致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中醫稱開角型青光眼為“青風內障”,通過輔助降眼壓、保護視神經來緩解癥狀。肝郁氣滯證選用逍遙散加減,疏肝解郁、活血利水;痰濕泛目證選用溫膽湯合五苓散加減,溫陽化痰、利水滲濕;肝腎兩虛證選用駐景丸加減,補益肝腎、活血明目。同時,辨證選取穴位進行針灸,如肝腎虧虛選取肝俞、腎俞、太溪、三陰交。針刺可調節眼部氣血運行,改善房水循環,從而降低眼壓、保護視神經。此外,青光眼患者日常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定期監測眼壓。
不止上述眼病,中醫藥對其他眼病的防治也有明顯優勢。例如,對于麥粒腫,通過中藥內服及如意膏外敷、耳部放血等,可取得很好的療效;對病毒性角膜炎、過敏性結膜炎,可運用中醫藥療法提高療效、減少復發;對葡萄膜炎、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中醫藥干預能提高療效、減少西藥的使用及副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