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近年來,優質蛋白、優質脂肪和優質碳水(碳水化合物)的說法越來越流行,人們逐漸認識到,基本成分相同或相似的食物,對健康的影響卻可能不同。蛋白質、脂肪和碳水被稱為三大營養素,富含其中一種或多種的食物會讓人吃飽,但只有質量較優的才能讓人更健康。
優質蛋白: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吸收利用率高
評判蛋白質是否優質的標準有兩方面:一是氨基酸組成跟人體需要的組成有多接近;二是被消化吸收的效率如何。奶類、蛋類、肉類和魚蝦等動物性食物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構成比例大多與人體需要接近,經消化吸收進入人體后,能夠被更好地利用,因此屬于優質蛋白。谷物、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蛋白質,大多不屬于優質蛋白,但大豆及其制品所含的蛋白質比較優質,遠勝其他植物性食物。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動物性食物都富含優質蛋白。比如,豬蹄、豬皮、魚皮、海參、魚翅等含量較多的是膠原蛋白,其氨基酸組成中沒有色氨酸。色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不能通過其他氨基酸轉化而來,需要從食物中攝取。這就意味著,只吃膠原蛋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因此這種蛋白質被認為是“劣質蛋白”。
一般建議,飲食中優質蛋白應該占1/2。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假如一個人只吃谷物和蔬菜水果,優質蛋白攝入量嚴重不足,或許可以活命,但肌肉、骨骼、免疫和臟器功能肯定不夠強壯。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男性每天攝入蛋白質65克,女性55克。健康人每日攝入適量主食(男性6兩以上,女性5兩以上),1~2袋鮮牛奶或等量的酸奶,120~200克動物性食物(包括一個雞蛋),25~35克大豆和堅果類,就足以補充每日所需蛋白質,同時也保證了優質蛋白的攝入量。
優質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有助抗炎護血管
衡量一種脂肪是否優質,主要看其脂肪酸組成。一般來說,優質脂肪是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成分,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基本不含反式脂肪酸的脂肪,主要包括大多數植物油(如橄欖油、油茶籽油、亞麻油、核桃油、大豆油、花生油等)、水產品和堅果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奶油等)、棕櫚油、椰子油、奶油/黃油、豬油,以及油炸食品、糕點中的脂肪,不屬于優質脂肪,它們要么含較多飽和脂肪酸,要么含較多反式脂肪酸,要么兼而有之。值得注意的是,肉類、奶類和蛋類中天然含有的脂肪均非優質脂肪。
多項研究證實,攝入脂肪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健康攝入脂肪的關鍵是要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提高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其實,即便是優質脂肪,不同來源的營養價值也有高低之分。比如,水產品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俗稱腦黃金)和二十碳五烯酸(EPA),這兩種歐米伽3型多不飽和脂肪不但對血脂、視力和神經系統有益,還具有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亞麻油、紫蘇油、核桃油等富含另一種歐米伽3型多不飽和脂肪——亞麻酸,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DHA和EPA,而且其本身就是人體必需脂肪酸。橄欖油、油茶籽油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對心血管系統非常有益。核桃、花生等堅果除了含不飽和脂肪酸外,還提供蛋白質、維生素E、鎂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這些來源的脂肪可謂是“優中選優”,應該盡量納入食譜之中。無論選擇哪種食用油,每日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
優質碳水:富含膳食纖維,升糖慢
優質碳水是指對健康格外有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全谷物、雜豆類、薯類、水果以及蔬菜等。優質碳水的特點是富含膳食纖維、消化吸收較慢、血糖生成指數(GI)較低、飽腹感較強等。同樣是淀粉,如果來自全谷雜糧(全麥面粉、糙米、燕麥、黑米、玉米等)就是優質碳水,如果來自精制谷物(白米飯、白饅頭、白粥、白面條、白面包等)就不是優質碳水。同樣是蔗糖或果糖,如果來自水果就是優質碳水,如果來自添加糖(碳酸飲料、果汁飲料、甜食、零食等)就不是優質碳水。與優質蛋白不同,一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否屬于優質碳水,很大程度上由其加工方法決定。同樣的谷粒,如果把它的外皮全部碾磨掉,做成白米,就不是優質碳水,如果不碾磨掉外皮或盡量保留多一些,做成糙米,就是優質碳水。天然水果如果不榨汁,而是直接吃,其中的糖就是優質碳水,如果經過榨汁、過濾或調味,就不再是優質碳水了。
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優質碳水對體重、代謝指標(血糖、血脂和血壓等)、腸道健康(腸道菌群)、慢病防治和腫瘤預防都有不可替代的益處。相反,添加糖和精制谷物等非優質碳水雖然可以提供能量,卻不利于防治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慢病??傊?,用優質碳水來代替非優質碳水,是重要的健康促進措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每日主食中全谷雜糧占比要超過1/3,每天攝入200~350克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