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田晨陽 □教授 劉俊一 □石景鑫
為了擁有緊致的腹部,很多人進行卷腹練習,卻無濟于事。這是因為卷腹主要鍛煉上腹部,對下腹和側腹刺激有限,肌肉鍛煉不全面,易導致腹部肌肉失衡。下腹部是人體核心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未經鍛煉,不僅影響外觀,引起常見的“小肚子”,更會威脅內臟健康。
在下腹部,腹直肌下部用于完成骨盆后傾動作、控制下腹收緊、維持腹腔壓力平衡;腹橫肌下部類似于人體天然的“束腰帶”,維持腹內壓穩定,支撐內臟器官位置,穩定腰椎;腹內斜肌下部則用以控制軀干旋轉穩定性,輔助腹壓調節,維持骨盆中立位。如果后兩者長期缺乏鍛煉而變得無力,就難以向內兜住內臟,內臟下垂會顯出“小肚子”。若腹直肌過于緊張,會壓迫到深層肌肉,引起“葫蘆肚”,就像主動吸肚子時那樣,表現為肚臍附近凹陷,上下腹部向外鼓出。
不過,練下腹不是為了完全去掉小肚子,因為適量的腹部脂肪可以為內臟器官提供保護,減少外界沖擊傷害,起到保暖作用。通常這類小肚子外觀平坦或微微收緊,無明顯腫脹,且觸感柔軟、無硬塊或按壓疼痛。但如果男性腰圍在90厘米及以上,女性在85厘米及以上,說明已達到中心型肥胖。
想判斷下腹肌群是否無力,可進行如下測試:1.仰臥抬腿測試。平躺,屈膝,雙腳觸地,雙手置于腰部下方,緩慢抬起雙腿至45度。如果能保持腰部緊貼手掌,說明正常;若腰部拱起離開手掌,或腿無法抬至超過30度,則提示下腹肌群無力。2.側撐旋轉測試。側臥,下方手臂屈肘撐地,臀部抬起,使身體呈一斜線,保持側平板支撐姿勢,上方手臂指向天花板,然后緩慢旋轉軀干,用上方手穿過另一側腋下。如果能完成10次該動作且不塌髖,說明正常;若完成次數少于5次,或存在髖部下落情況,則提示下腹肌群無力。
以下動作可增強下腹肌肉,建議每周練3天,每天3組,組間間歇45秒左右。
懸垂舉腿站立,雙手與肩同寬,手心朝外握單杠,核心收緊,雙腿自然下垂。雙腳并攏,下腹發力帶動雙腳向前向上抬起、雙膝向腹部靠近,至腳心朝前、雙腿微屈;堅持1~2秒后緩慢下落,恢復原始姿勢;重復8~12次為一組。
登山跑。俯臥,腳尖點地,雙手伸直撐地,將軀干抬離地面,肩部始終位于手腕正上方;核心收緊,避免腰椎下塌,向胸部方向快速交替提膝;重復30秒為一組。
仰臥舉腿。平躺,雙腿伸直并攏,上半身緊貼地面;下腹發力,帶動雙腿上抬90度,過程中可保持膝關節微屈,減少髂腰肌代償;緩慢下落恢復原位;重復8~12次為一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