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 張昆松
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嚴海平
本報記者 施 婕
近日,上海主持人陶淳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了體檢經歷:等待腸鏡檢查期間,他發現診室的門并未關閉,使得正在接受檢查的患者直接暴露隱私部位。這一現象引發不少網友的共鳴,類似的隱私泄露事件不勝枚舉,有些源于不慎,有些則是醫生“故意”為之,公眾擔心“我的隱私會不會也被這樣泄露出來?”
為實地了解患者的隱私保護情況,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公立醫院,采訪了多位候診患者,近半數表示自己就診時曾遭遇隱私泄露。45歲的張女士做完乳腺彩超后,衣服尚未穿戴整齊,下一位患者就直接拉開遮擋的布簾走了進來,醫生也沒阻止。57歲周女士大腿患處的蕁麻疹十分典型,主治醫生馬上叫來實習生現場觀摩?!爱敃r,我的外褲脫到膝蓋上,一群陌生的醫學生走到跟前觀摩,心里非常窘迫,但又沒什么辦法?!绷硗?,記者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不少醫生為了吸引流量,公然發布出診視頻,甚至展示檢查患者隱私部位的過程,雖然打了馬賽克,仍讓人覺得無視患者感受和隱私。
在門診或治療室中,“一醫一患一診室”是最理想狀態,以保證進行暴露性診療、護理時充分保護患者隱私,但即使如此,診室門虛掩、隔離簾未拉嚴、無關人員隨意進出等情況時有發生。而且,為了提升問診效率,常見兩名醫生共用一個診室的情況,盡管中間設有門簾、屏風等“軟隔斷”,但人員進進出出,仍有隱私泄露風險。在病房中,男女混住的情況十分普遍,查體、換藥時的隱私暴露風險顯著增加。在醫生培養中,因醫學實踐性極強,不能只對著模型、課本空談,組織見習醫生進行臨床觀摩是常見教學形式之一?;颊呒词贡惶崆案嬷冶硎就?,過程中也會有“羞恥感”,尤其是在乳腺、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臨床檢查。
當前醫療隱私保護意識淡薄,源于多重因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張昆松認為,首要原因是共情缺位。保護患者隱私是醫學人文關懷的重要表現,但長期以來人文關懷教育缺位。部分醫護人員對隱私保護的敏感度不足或缺乏共情能力,將患者過度“物化”為疾病載體,忽略了其情感和心理需求,溝通、檢查時言行欠妥。
其次,流程缺位。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節奏,易使醫生忽視患者隱私保護,比如就診患者還未穿戴整齊,醫生就已呼叫下一位患者進門。另外,部分醫院的就診流程不完善,缺乏引導,比如當加號患者擠進診室,醫生無暇顧及時,沒有人協助清場。
第三,設施缺位。比如診室、檢查室的隔音差,門簾無法遮嚴,病床的間距過小、缺乏隔斷,更衣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等,均可能使患者面臨“被動暴露”的情況。
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嚴海平表示,在醫患糾紛案件中,有不少與隱私暴露相關。從法律層面來看,未征得患者許可導致的隱私暴露,可能構成侵犯隱私權。這對患者來說,極易對診療產生抵觸情緒;于醫生而言,不僅失去患者的認同感,還可能損害自身形象,加劇醫患對立。
“一旦隱私泄露成為常態,將對整個醫療行業的形象造成沖擊?!睆埨ニ杀硎?,需多維度協同發力解決。提高職業道德是首要內容。醫療機構應建立系統化、常態化培訓機制,重點提升醫護的共情能力與法律意識,讓醫生將人文關懷內化為職業本能。同時,優化診療流程,增強硬件設施的隱私保護設計,比如在超聲檢查室安裝雙層隔音門,給患者隱私上“兩道鎖”。此外,營造“重隱私”的社會氛圍。公眾應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明確合理邊界,避免過度敏感,知曉哪些信息屬于醫療隱私,哪些不是;醫療系統建立健全患者申訴機制,共同促進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