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秩序一亂就著急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余小倩

        看到本來整潔有序的桌面被弄亂,就感到莫名煩躁;做方案的時候被別的事打斷思路,突然惱火起來;領導臨時指派了任務,瞬間崩潰;約定好的行程,有人遲到、安排被打亂,就難以快樂地出游……有的人喜歡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遇到一點點突發狀況就會很暴躁,這可能是因為對秩序過于敏感。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9大敏感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就是“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現在2~4歲。它是指,孩子對環境中物體的定向位置以及活動的安排次序等非常敏感,一旦這種秩序遭到破壞,就會極度不安,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成人仍保留著這樣的秩序敏感,但有些人特別嚴重。他們對環境中的物體、生活中的事件、活動的安排次序等非常在意,一旦失序、混亂,就會感到焦慮。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大衛·范德的研究顯示,這類人不是“作”,而是大腦的前扣帶回皮層特別活躍。這個區域專門負責“錯誤檢測”,他們的腦子就像裝了臺時刻運行的安檢儀,相比其他人,對“出軌”“越界”“不合理”“不按預期”等格外敏感。這樣的生理特點,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受后天塑造。發展心理學發現,在童年秩序敏感期沒有得到足夠安全感的人,比如經常遭遇不可預測事件(父母情緒反復無常、住所時常更換等)的孩子,更容易成長為“秩序控”,通過控制環境秩序來補償內心的失控感,以維護自己的舒適區。另外,有完美主義、強迫型人格特質的人,天然對無序耐受度低。劍橋大學的研究指出,當現實與預期或理想模板出現15%以上的偏差時,完美主義者會產生類似疼痛的神經反應。也就是說,“亂”真的會讓他們“疼”。

        適度的秩序敏感有助于加強效率,建立平穩的生活狀態。但生活中有許多我們控制不了的事情,過度的秩序敏感就會帶來不必要和過度的焦慮,甚至演化為自我攻擊、人際關系沖突。如果你也容易一亂就著急,建議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自我調節。

        5分鐘冷靜法。當你發現東西被挪動、計劃被打亂、出游被爽約等,不要輕易讓情緒控制。先深呼吸,或用手摸摸口袋里的鑰匙、手機等物品5分鐘,感受一下身體和實物的觸感。這招能快速轉移注意力,讓大腦從恐慌模式切換到理智模式。

        接受小混亂。基于心理學上的暴露療法,我們可以對焦慮的事情進行逐步暴露,刻意在小事上打破規則,創造一些小的意外,然后適應它。比如故意把筆筒里的筆打亂、讓手機桌面圖標隨機排列、與不按常理出牌的朋友出游等。這就像給大腦打疫苗,慢慢培養其對混亂的免疫力。有人堅持這么做一個月后說:“現在看到丈夫亂扔襪子,居然能笑著撿起來了?!?

        有個“自留地”。這是指給自己留一個“秩序安全區”,尤其是在生活環境產生劇烈變化的時候。比如專門設置一個絕對整潔的抽屜、每天固定時間整理桌面、下班后做一套吃飯—散步—洗澡的儀式等。既能滿足心理對秩序的需求,又留出適應外界變化的空間,不至于因全面混亂而抓狂。

        增強心理彈性。我們需要認識到,這個世界不存在完全確定的事,任何突如其來的事,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同時也要看到,即便不喜歡、不愿意,你的的確確經歷了、解決了很多失序問題。這說明,你的心理是有彈性的,是可以容忍很多事情的,混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接受。建議多和積極樂觀的人相處,多回憶自己處理過的急事,多和他人交流生活經歷,多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當你的靈活性變強,就會變得從容和松弛?!?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