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腸道菌群檢測不推薦做

        受訪專家: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陳偉慶

        本報記者 施婕

        作為消化系統的核心,腸道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而腸道菌群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掌管消化與營養合成,更深度參與免疫調節、炎癥控制,甚至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腸道菌群檢測悄然興起,聲稱能通過糞便樣本“預測疾病風險”“定制健康方案”。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系,真能一測便知嗎?

        近日,《生命時報》記者在多個線上購物平臺搜索“腸道菌群檢測”發現,相關測試、產品琳瑯滿目,價格從三四百元到兩三千元不等。商家普遍宣稱,通過腸道菌群檢測能定量、系統了解腸道菌群結構(如有益菌、致病菌等),從而評估腸道健康狀況,并有效預測個體患上炎癥性腸病、腸道腫瘤等疾病的風險,進而提供針對性健康指導,包括飲食調整、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從銷量看,一些千元以下的熱銷產品月銷量達2000單。評論區留言多反映“檢測方便”“出報告快”“檢測結果準”等。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偉慶表示,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目前常見的腸道菌群測序主要有兩種: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RNA測序。宏基因組測序是對樣本(如糞便)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進行“集體普查”,分析整個腸道微生物群體包含哪些菌種及其潛在的健康功能。16S rRNA測序則可以確定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的不同菌屬和菌種,并評估它們的相對豐度,相當于繪制腸道菌群“物種圖譜”。

        由于孩子長期腹瀉、過敏,劉丹(化名)最近購買了價格約2000元的宏基因組檢測產品,在家自行取黃豆大小的糞便樣本放入保存瓶中,密封寄到商家指定地址。3天后,劉丹收到長達94頁的報告,包含腸道狀況評估、菌群結構分析、免疫炎癥評估及慢病風險預測。報告中還顯示,孩子腸道菌群紊亂,有害菌和致病菌占比較高,且包含易致敏菌群。檢測給出的調整方案為通過飲食抑制有害菌,并配合益生菌、消化酶及谷氨酰胺進行協同調理。劉丹認為,這些建議與健康科普倡導的均衡膳食理念差異不大,檢測費用卻如此之高,非常沒有必要。

        陳偉慶表示,腸道微生物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腸道菌群和疾病、健康之間的關系,目前還沒有完全定性,很多相關性現象不等于有因果關系。除了一些嚴重細菌感染,腸道菌群檢測出來的結果,不能用做診斷疾病,也判斷不了患者的健康狀況,更不能指導治療。如果大眾根據檢測結果,自行補充益生菌、消化酶及谷氨酰胺等,很可能導致腸道環境“水土不服”,就好比將熱帶雨林的參天大樹硬移植到草原,起不到良好效果。陳偉慶說,臨床上發現,不少人為了打造“完美”腸道菌群,甚至不惜花費數萬元進行腸道菌群移植(即提取健康人糞便中的菌群制成藥丸服用)。從醫學角度看,腸道菌群移植的唯一成熟適應證是治療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耐藥性艱難梭菌感染,其他應用仍處于探索狀態。

        陳偉慶認為,一份腸道菌群檢測能帶來的實際益處尚不明確,相反可能引發恐慌、焦慮以及非專業干預,從而帶來負面影響。真正能保護腸道菌群的方法,還是要從生活方式著手。飲食方面,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足量蔬果、全谷物、豆類;日常吃些發酵食品,如酸奶、泡菜、豆豉等,幫助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少吃超加工食品,此類飲食易促發有害菌生長;慎用抗生素,避免濫用破壞菌群平衡;規律運動有助維持菌群多樣性和有益菌豐度;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和慢性壓力會擾亂腸道菌群?!?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