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學萬壽路校區負責人 曲 兵□工業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學教師 李瑞翔
本報記者 鐘財芬
當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重塑現實生活。今年,這股熱潮也吹進了各地老年大學。曾被數字鴻溝困擾的銀發族們,不再滿足于做時代的旁觀者,而是主動走進課堂,開啟了探索AI的全新旅程。老年大學的AI課程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又會給老人生活帶來哪些改變?6月30日,記者走進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學萬壽路校區。
“用人工智能,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和模型對話,比如想知道去北京同仁醫院看眼科如何掛號,直接在對話框發語音提問就行?!鄙衔?點半,萬壽路校區的AI課堂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學教師李瑞翔正站在講臺上,一邊舉著手機,一邊詳細講解如何使用AI,他的操作過程通過大屏幕清晰地展示在每一位學員眼前。教室里,24位頭發花白的學員坐得筆直,有的戴著老花鏡,眼神專注地盯著屏幕;有的攤開筆記本,認真記錄操作步驟;有的則打開了手機的AI界面,等老師話音一落就試著發出指令。
這門《AI學習與運用》課程,是該校2025年新推出的短期課,從5月初持續到6月底,每周一次,截至6月30日已上完7節課。李瑞翔告訴記者,教學內容主要基于老人特點設計,涵蓋短視頻制作、老照片修復、信息獲取、防范AI詐騙等,核心目標是讓AI為老年生活增添便利和色彩。為確保老人能扎實掌握所學內容,李瑞翔會給老人們布置修圖、做視頻等實踐作業,還會把每節課的上課過程用攝像機記錄下來,連同文字版課堂筆記一起發布在離退休干部局公眾號和學員微信群,方便老人反復學習。
63歲的任女士退休前從事信息產業工作,退休后仍關注人工智能發展,一聽說老年大學開設AI課便迅速報名。她認為退休后有充足時間投入學習,了解AI知識有助跟上時代步伐,“課堂上學的技巧對生活幫助很大,比如以前老人大多習慣路邊招手打車,現在用打車軟件語音對話就能輕松呼叫車輛?!?9歲的李女士同樣收獲頗豐,她說:“以前我總愛拍鳥,存的都是靜態照片,現在學會用AI讓照片動起來,拍的鳥兒仿佛都活了。平時孩子上班時我一個人在家,還能和AI聊天解悶?!?
除該校外,全國多地老年大學紛紛開設AI課程。廣州市老年干部大學的“DeepSeek+AI作圖”班“開一個滿一個”;哈爾濱老年大學的人工智能快速入門課上線2分鐘就報滿,限額44人的教室坐了60多位老年學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學萬壽路校區負責人曲兵表示,老年大學開設AI課程具有多重積極意義。從心理層面看,掌握AI技術能讓老人更好地適應新型社交方式,特別是通過學習制作創意圖片、視頻并與親友分享,能極大提升自信心和幸福感,緩解與社會脫節的焦慮感。就實用價值而言,AI可廣泛用于信息查詢、行程規劃、就醫預約、視頻編輯等場景,為老年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樂趣,讓銀發族真正享受智能化時代的紅利。更重要的是,學習AI過程中需持續動腦思考、記憶操作步驟,這種腦力活動能有效鍛煉大腦功能,有助延緩認知衰退。
想讓AI課程更適老,曲兵認為核心在于“精準”與“友好”。
內容精準。課程內容要緊密貼合老年人的真實生活場景,將實用性放在首位,覆蓋信息查證、交通導航、醫療預約、興趣創作等基礎版塊,同時重點講解AI新型詐騙識別,提升老人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教學友好。教學要充分考慮老人基礎知識薄弱、精力不足的特點,用生活化的語言講解;操作步驟極度細化,通過圖文結合、大屏演示等可視化方式呈現;合理安排學習節奏,對重點內容反復強化,并及時發布課堂回看視頻和總結筆記,確保老人能反復學習;建立課后互助社群,鼓勵學員之間交流互動、互相解答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