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診療指南明確指出,該藥可能進一步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陳 龍
地平類藥物,主要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屬于鈣通道阻滯劑,是臨床常用的心血管藥,主要通過擴張血管來降低血壓。不過,這類藥物在降壓的同時,還具有“負性肌力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會削弱心臟收縮能力。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心臟本就像一臺動力不足的“發動機”,此時再使用地平類藥物,無異于給它加上沉重的負擔,導致心臟泵血功能進一步下降,加重病情。
有鑒于此,《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版)》明確指出,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應避免使用大多數鈣通道阻滯劑,僅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在病情穩定時可謹慎聯用,但需密切監測心功能。近日,一項發表于《歐洲心臟雜志》的多中心研究也證實,與不使用地平類藥物相比,心衰患者長期服用非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因心衰惡化住院的風險增加23%。除了避免使用地平類藥物,心衰患者用藥還需牢記四點。
1.規范使用基石藥物。心衰治療的基石藥物是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組成的“金三角”,它們可以顯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患者應嚴格按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
2.關注藥物相互作用。心衰患者常聯合使用多種藥物,需警惕藥物間相互作用,如部分抗心律失常藥與地平類藥物聯用時,可能增加低血壓、心動過緩風險。
3.定期監測相關指標。應定期復查血鉀、血鈉、腎功能等指標,使用利尿劑時更需注意電解質平衡,避免出現低鉀血癥或高鉀血癥影響心臟功能。
4.個體化血壓管理。心衰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應當個體化,一般建議收縮壓維持在90~130毫米汞柱,避免血壓過低影響心臟灌注。
總之,心衰患者的藥物治療需精準、規范。正在使用地平類藥物且有疑問的患者,應及時與醫生溝通,結合病情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方案,切勿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維護心臟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