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山西省名中醫、山西省中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 石 岳
本報特約記者 緱佳鑫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古人很早以前就有記載,稱其為“乳巖”,簡單地概括了乳腺癌的特點——胸部有像石頭那么硬的腫塊。在山西省名中醫、山西省中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石岳教授看來,乳腺是痰濕的“靶器官”,那些黏膩的病理產物沿著經絡沉積在乳房,就像淤泥堵塞河道,最終聚集成腫塊,成為癌瘤。
“痰濕體質是乳腺疾病的‘溫床’?!笔勒f,很多患者有以下特征:1.舌苔白膩如積雪,舌邊有齒痕,苔厚膩;2.乳房包塊揉不散,觸診如棉絮裹卵石;3.帶下黏稠似豆腐,伴陰部潮濕瘙癢;4.肢體沉重如灌鉛,小腿浮腫明顯。這些都是痰濕體質的典型表現,不少患者還特別愛吃肥甘厚味,長期待在空調房不出汗,加重了痰濕癥狀。
在石岳看來,痰濕攻擊乳腺會經歷三步。第一步,痰瘀互結成包塊。痰濕與血瘀在乳房交織,B超下的低回聲包塊本質是“痰核”,包塊邊界不清、推之可動、經前脹痛加劇。第二步,阻遏乳絡致疼痛。濕性黏滯阻礙氣血運行,乳房刺痛如浸冷水,這種癥狀在陰雨天加重,按壓得溫則緩。第三步,毒損沖任促惡變。痰濕郁久化熱成毒,尤其絕經后肥胖者,乳腺癌風險升高3倍?;颊邥腥轭^溢褐色分泌物、乳房皮膚橘皮樣變等表現。
臨床中,很多患者認為中醫治療乳腺癌就是用中藥補身體。事實上,中醫治療乳腺癌的核心是精準辨證下的攻補兼施,既要扶助正氣,增強自身抗癌能力,也要根據病情需要,適度運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消巖”之法祛邪抗癌。鑒于以上認識,石岳創立了“化痰消癥”診療體系,以三焦分消療法攻克乳腺癌。1.上焦(乳房),取夏枯草、浙貝母等藥物清痰散結;2.中焦(脾胃),取茯苓、炒白術等藥物健脾運濕;3.下焦(胞宮),取澤蘭、益母草等藥物利濕通經。內服藥物的基礎上,通過配合使用經絡藥透技術,使藥力直達病所。比如,將半夏、白芥子等化痰中藥制成導電凝膠,通過低頻脈沖導入乳房經絡(避開乳頭區),臨床研究顯示,包塊縮小率較單純服藥提高36%。石岳強調,中醫應貫穿乳腺癌治療的全過程,無論是術前的體質調理準備、放化療期間的減毒增效、內分泌治療時的副作用緩解,還是康復期的防復發轉移,中醫都能發揮獨特作用,早期介入效果更佳。
此外,石岳還非常重視在治療全程逆轉體質,囑咐患者進行生活干預。例如,建議患者晨起喝姜棗茯苓飲(生姜3片、紅棗5顆、茯苓粉10克),平時忌冰淇淋、芒果、肥肉等食物;每周做3次“導痰操”,即拍打極泉穴(腋窩正中央)、揉按豐隆穴(小腿外踝尖垂直向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側邊緣);在夏季貼敷三伏貼化痰散瘀,常取的穴位包括脾俞、胃俞、三焦俞。
石岳表示,預防乳腺癌并不困難,首先,要管住嘴,多吃新鮮蔬果,比如花菜、茄子、獼猴桃、香菇等,都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其次,要多鍛煉,運動是最值得推薦的預防乳腺癌之道,可幫助女性盡可能地排掉乳房潴留的水鈉,緩解乳腺增生。運動方式可選擇健步走、跑步、打球、游泳、瑜伽等。再次,要選擇材質好、尺碼合適的內衣,分娩后盡量母乳喂養。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女性要比未哺乳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降低28%,并且每延長5個月的哺乳期,能夠降低2%的患癌風險。不僅如此,母乳喂養還可預防子宮癌和卵巢癌。最后,要注意保持好心情。中醫認為,乳房疾病的發生多因情志失調、肝氣郁結,使得氣滯血瘀凝聚乳房成塊。乳房可以說是女性的“情緒器官”,一生氣就容易疼,臨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都是暴脾氣或愛生悶氣。因此,日常務必心態平和,不要用生氣懲罰自己。
“值得提醒的是,現在很多養生機構都有乳房按摩項目,這個不建議做?!笔勒f,乳房按摩是有條件的,一定是在乳房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如果乳房本身有病變,比如導管內乳頭狀瘤,按摩會加快它的擴散,容易癌變。如果是早期乳腺癌,按摩后會加速轉移,后果不堪設想。臨床發現,很多產假結束后的女性為給嬰兒斷奶,會通過按摩排殘奶,這種做法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也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