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學會醫學科普分會秘書 鄧琛耀
近年來,性傳染病在一老一少人群中的發病率一路走高:青少年群體新發感染率以年均14.8%的速度攀升,60歲以上老年群體發病率更是在十年間翻了兩番。這一嚴峻的傳播態勢,與他們缺乏性安全教育、頻繁發生特定高危性行為密切相關。那到底什么是“高危性行為”?其危害又在哪?
總體來說,高危性行為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亂”,即與非固定或多個性伴侶發生關系;二是“莽”,在性行為過程中不采取任何有效保護措施,置雙方安全于不顧。具體來看,高危性行為有很多模式,風險等級不一樣。1.無保護性接觸:未使用安全套的性交,其中,陰道性交發生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傳播的幾率為0.1%~0.2%,肛交時達1%~3%;2.多性伴關系:有超過1個以上的性伴侶,每增加1個,性傳染疾病感染風險上升23%;3.醉酒/藥物影響下的性行為,會讓人變得更為魯莽、喪失安全意識或影響安全套的正確使用;4.月經期性行為,血液暴露會增加HIV傳播風險??诮?、肛交等邊緣性行為也非常危險。因為這些部位的黏膜組織較為脆弱,性愛過程中,輕微的摩擦就可能導致破損,給病原體打開入侵通道。例如,HPV(人乳頭瘤病毒)可通過口交傳播,引起口腔尖銳濕疣;梅毒螺旋體能通過破損的黏膜進入人體,引發感染;直腸黏膜單層柱狀上皮更易破損,HIV傳播風險是陰道性交傳播的18倍。
從流行病學角度看,以下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性行為:男男性行為者,他們多采用肛交性行為模式;靜脈注射吸毒者,吸毒導致意識模糊,進一步降低安全性行為可能性;性工作者及其顧客(嫖娼者),長期多個性伴侶以及實施未保護性行為,性傳播疾病感染風險極高;青少年及老年人群,前者的性觀念快速開放,初次性行為年齡不斷提前,相應的安全防護意識卻未能同步提升;后者難以獲得健康的性宣泄途徑,部分獨居老人轉向商業性服務,往往因缺乏防護意識而暴露在感染風險中。
高危性行為帶來的健康威脅是多維度的。因其而起的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不僅會引起急性癥狀,更可能導致不孕不育、心血管病變、神經系統損傷等長期并發癥。以梅毒為例,若未及時治療,可引發致命性的心血管梅毒或神經梅毒;而持續感染高危型HPV則是宮頸癌、肛門癌等惡性腫瘤的重要誘因。HIV病毒對免疫系統的破壞更徹底,若不進行規范治療,最終將發展為威脅生命的艾滋病。這些健康威脅還會產生連鎖反應,比如感染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社會對性傳播疾病的污名化,使得許多患者因害怕歧視而隱瞞病情,形成“不就醫—不治療—再傳播”的惡性循環。從經濟角度看,像艾滋病這類需要終身服藥的疾病,其累積的醫療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是難以承受之重。更嚴峻的是,耐藥毒株的不斷出現正在推高治療成本,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持續的、巨大的經濟壓力。
想要阻斷性傳染病的傳播鏈,個人層面務必杜絕高危性行為。首先,建議保持單一、穩定的性伴侶關系,不濫交、不亂交,破除“一次性接觸不會感染”“對方看起來健康”等僥幸心理。其次,嚴格落實防護措施,性行為前主動溝通雙方健康狀況,堅持全程、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破損、脫落或重復使用,拒絕無保護性接觸。還要減少口交、肛交,醉酒或月經期性行為,性愛應在雙方清醒、自愿且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避免因情緒或生理因素忽視防護。已經發生高危暴露的個體,需在72小時內盡快服用暴露后阻斷藥,能將HIV感染風險降低80%。最后,定期進行健康監測,即使無癥狀也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性病篩查(如HIV、梅毒、淋病檢測),早發現、早治療,可避免疾病進展或傳染他人。預防上,可接種HPV疫苗、乙肝疫苗,以提供長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