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 郭潤峰
隨著壓力不斷累積,又疏于自我照顧,身心會出現一些我們自認為“不是大問題”,實際是身體在“求救”的信號。當出現以下跡象,可能意味著倦怠和焦慮等嚴重健康隱患正在傷害身體,提醒你該緩緩、好好照顧一下自己了。
總感到疲憊。正常情況下,經過一整晚的休整,我們本應精神煥發、活力滿滿地迎接新的一天。但倘若你即便睡了足夠長的時間,第二天醒來依然感覺渾身乏力、疲憊至極,這很可能不僅僅是單純的累了,而是情緒和身體都陷入倦怠狀態的明顯跡象。這種持續性的疲勞,表現為精力嚴重不足,仿佛身體被抽干了能量,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顯得格外吃力;有時感覺身體特別沉重,變得不愛動,或一動就累;嚴重的還會出現腦霧,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思緒像一團亂麻,難以聚焦,腦子轉得越來越慢,面對問題時反應遲鈍,無法迅速做出判斷和決策。這些癥狀都在告訴我們,我們迫切需要真正的休息,而不僅僅是簡單地睡個覺。
處在崩潰邊緣。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如果你發現,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比如出門忘帶鑰匙、公交晚點幾分鐘、同事的一句無心之言,都會讓你萬分緊張、暴跳如雷或感到危機重重,這就屬于情緒反應過度,是精神能量耗盡的反映。此時,我們的神經系統像一根長期處于緊繃狀態的弦,已經達到了超載的極限。如果這種狀態得不到及時緩解,情緒就會像決堤的洪水,讓我們失去對情緒的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后悔的沖動之舉。
高興不起來。原來的愛好、喜歡的活動和人,如今變得毫無樂趣可言,這其實是一種微妙但非常嚴重的警告信號。失去對曾經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活動和事物的興趣,是倦怠、慢性壓力以及早期抑郁癥的常見表現。這絕不是簡單的無聊或者一時的心情不好,而是我們的情感已經處于耗盡的狀態,說明內心已經極度疲憊,需要我們優先考慮自我照顧。
感覺思維模糊。平時的工作生活都需要我們保持清晰的思維和良好的認知功能。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總是丟三落四,一遍又一遍重復同樣的話,或在與人交談時頻繁走神,就表明你正在經歷嚴重的精神疲勞。這種認知功能的遲鈍,并不是因為我們懶惰或不夠努力,而是大腦發出的明確警告信號。當身體和大腦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轉狀態時,前額葉皮層(負責決策、專注力以及復雜認知功能的區域)就會不堪重負,導致我們健忘、優柔寡斷、反應遲鈍等,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損害著認知健康。
當身體出現以上跡象時,一定要及時調理。首先,最重要的,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盡量固定上床睡覺和起床的時間,營造一個安靜、舒適、黑暗且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讓身體形成良好的生物鐘。其次,進行適度的運動,比如每天抽出半小時去散步、練習瑜伽或者打太極拳等,可以促進身體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有助于釋放壓力、改善情緒。再者,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繪畫、閱讀、手工制作等,讓自己沉浸在喜歡的事情中,忘卻煩惱,放松身心。還可以與親朋好友傾訴,分享內心的感受和困惑,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訂詳細的計劃表,避免過度勞累,給自己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讓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