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多國應對“高溫病”激增

        ● 日本出現“史上最熱7月”,美國遭遇“極端危險”熱浪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馬  驊

        近期,北半球多國遭遇高溫侵襲,給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日本8月1日發消息稱,7月平均氣溫較往年高2.89攝氏度,成為“史上最熱7月”,其中兵庫縣丹波市最高氣溫達 41.2攝氏度;7月前兩周,超2.3萬人因中暑送醫,死亡人數超過60人,創近年來新高。韓國由于高溫天氣出現早、持續久,8月3日發布數據顯示,高溫相關疾病已導致19人死亡、超3100人因高溫導致的不適就診,就診和死亡人數較去年均已翻番。

        北美和歐洲也在同步“燃燒”。美國國家氣象局7月30日對多地發布高溫預警,超1.4億人受影響,得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等接連遭遇“極端危險”級別熱浪,最高氣溫達45攝氏度以上。西班牙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高達46攝氏度,截至7月19日已有1180人死于高溫相關疾??;意大利近日至少18個城市進入“高溫紅色警報”狀態,熱浪已導致至少5人死亡,而與高溫相關急診病例增加了10%;北歐也感受到了高溫,芬蘭今夏有超過15天的氣溫高于30攝氏度,挪威和瑞典也受到異常高溫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表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是導致氣溫上升的主要因素。既往研究顯示,人體在高溫下易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負荷加劇,引發熱痙攣、熱射病等疾病,甚至導致死亡。未來人類將不得不學會適應氣候變化導致的更頻繁、更強烈的熱浪侵襲,并學會與之共存。當前,多國已采取措施應對高溫引發的健康問題。

        保護戶外工作者。不久前,首爾一位40歲建筑工人在施工時突然昏厥,送醫后被確診為熱射病,所幸搶救及時未造成生命危險。韓媒指出,韓國高溫病患多集中于暴露型職業,包括環衛工、建筑工、快遞員等。為降低風險,韓國政府修訂了勞動保護法,在“熱浪預警日”強制要求企業縮短戶外作業時間,并為工人提供冷飲、防曬設備及降溫間歇。另外,卡塔爾從6月1日起至9月15日,禁止每日10時至15時30分之間進行戶外勞動。

        關注老年群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7月10日發布報告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老年人每年因高溫死亡人數上升了85%。近日,日本東京一位78歲女士因未開空調在家中暈倒,送醫后被診斷為重度熱射病。老人告訴媒體:“電費太高了,一直不舍得開冷氣?!边@類情況在日本高齡獨居者中尤為普遍。為此,日本政府加大對“酷暑弱者”的支援力度,部分地方設立“避暑所”,供居民白天前往避暑;電力公司則推出高溫電費減免政策。意大利威尼斯為75歲以上人群提供有空調的博物館和公共建筑的免費導覽服務;該國羅馬70歲以上老年人則可免費使用城市游泳池。

        設立急救通道。意大利那不勒斯部分醫院設立專門的中暑急救通道,使患者能更快地獲得冷水浸泡等關鍵治療。奧地利開設23個防暑設施,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空調、零食和飲料,同時還配備由志愿者醫生值守的專用醫療巴士,以便及時提供醫療幫助。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描繪了更嚴峻的未來,2025~2029年極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多國專家表示,高溫已經成為一個復雜的公共健康議題,需要從家庭到城市、從設施到制度的一整套避暑系統,包括加強高溫致病科普宣傳;重視老人、兒童、慢病患者等的風險,設立社區“體溫關懷員”;加強城市綠化,提升建筑耐熱性等?!?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