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水邊是否利于長壽?發表在美國《環境研究》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居住在海岸附近的人往往壽命更長,而居住在湖泊和河流等內陸水域附近的人,預期壽命因臨近水質的優劣而不同。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分析了全美6萬余個人口普查區的數據,對比2010年到2015年的預期壽命差異。結果發現,居住在距海岸50公里內海濱區域的居民,預期壽命顯著高于美國人均水平;大型內陸水域(面積超20平方公里)附近居民的預期壽命未顯示出優勢,而是因水域水質差異呈“兩極分化”。
進一步分析發現,海濱居民與湖濱居民預期壽命的差異與環境、經濟等因素密切相關。海洋具有“氣候調節功能”,能穩定氣溫、凈化空氣。海岸地區每年平均有2.2個超過35℃的高溫天,而內陸水域周邊有21天;海岸附近空氣更清潔,PM2.5濃度比內陸低33%,且受野火煙霧影響更小。此外,海岸地形更平坦、交通更便利,不僅縮短了緊急救助的響應時間,也減少了日常通勤壓力,再加上海灘提供的游泳、散步等休閑機會,都能為健康加分。
該結果表明,“水邊居住”的健康效應,關鍵取決于水的類型和所處環境。 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可通過優化內陸水質治理、加強沿海生態保護,縮小不同區域間的健康差距?!ɡ?nbsp;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