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三代醫者的傳承與堅守

        本報記者 虞曄 牛雨蕾 施婕 張炳鈺

        醫療技術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革新,當新技術取代舊方法、新理論迭代舊知識時,總有一些家庭見證了醫學進步,延續著最本真的底色——“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更是把對病患的珍視、對生命的審慎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生命時報》記者走入這些家庭,傾聽三代人的從醫往事和感悟,雖各有不同,卻都在詮釋醫道傳承的分量。

        11人種出一片家族醫林

        在上海徐匯區,有一戶家庭出了11位醫生,種下一片家族醫林?!拔业哪赣H、舅舅,丈夫、兩個妹妹和她們的丈夫,兩個兒子和外甥女都從醫執教,有婦產科、消化科、心內科……”80歲的王吉耀說這話時,眼里滿是驕傲。

        王吉耀的母親董珊云,1913年生人,是上海女子醫學院畢業的婦產科專家。記憶中,母親的腳步從未慢過,“她很少休假,不管刮風下雨,只要碰到產科急診,立刻往醫院跑。難產病人被搶救回來、不孕癥患者成功懷孕,她就會向我們分享她的快樂?!蹦赣H總說:“治病救人是最開心的事?!边@份熱忱讓王吉耀自童年起便立下了“當醫生”的堅定向往。

        被譽為“中國心臟病學之父”的董承瑯是王吉耀的舅舅,他的事跡讓王吉耀的從醫信念扎得更深?!熬司嗽谖覈⒘耸讉€心臟病學科,投入了畢生精力,我覺得我也要走這樣的路?!蓖跫f,她至今保留著舅舅1941年為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生寫的“一切診斷與治療措施應以病人的利益為前提”,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67年從上海醫學院畢業后,王吉耀開始“干臨床”,去過婦科、外科、兒科,最后在舅舅的建議下扎根消化內科。如今,80歲的她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坐診,號源總是一搶而空;節假日還要去參加義診;書桌上《實用內科學》正在進行第17版修訂,筆記本上是密密麻麻的修改建議。

        很多醫生覺得“從醫苦”,不想下一代重走老路,王吉耀卻將兩個兒子都培養成了醫學教授。大兒子李海說:“從醫是我自然而然的選擇?!备改负蛢蓚€阿姨都是醫生,常一起談論醫院里的事,講長輩們從醫的經歷,“治病救人”好似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1996年,李海赴美留學前,王吉耀特意帶著全家去了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叮囑他“出國后一定心懷祖國,學成后回國服務患者?!边@句話像一枚圖釘,把“家國”釘在李海心里。學成后他毅然歸國,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今年55歲的他已是主任醫師。王吉耀的小兒子李俊出生于1972年,從德國歸來后進入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擔任大外科兼腫瘤中心主任。

        如今,這片醫林有望繼續傳承。李海的兒子明年高考,也想和父輩一樣從醫。兒時,他看到父親的診室在下班時間仍被患者圍得水泄不通,真切感受到醫生的“被需要”;平時聊天時,長輩們談起“治病救人”的驕傲,從小時便扎根在他內心深處。

        現在,他們每周聚餐一兩次,飯桌上聊的永遠是病例?!拔液湍赣H、弟弟有個微信群,碰到疑難案例就會在群里討論?!崩詈Uf。在四代人的選擇中,“醫生”已不是單純的職業標簽,而是家族的共同語言;傳承的不是“醫生”頭銜,而是對初心的堅守、對生命的敬畏。  

        中藥箱里的婦科“脈息”

        1921年,陳沛嘉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這個地方歷來中醫名家輩出,在濃厚的中醫氛圍下,陳沛嘉順理成章選擇了中醫之路,沒想到這竟會是百年傳承的開端。

        談起父親的從醫之路,陳旦平坦言“舉步維艱”。當時,中醫多以內科為主,但社會頗為排斥,甚至有人力主廢除中醫。陳沛嘉選擇了冷門的中醫婦科,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上世紀80年代初,陳沛嘉開設了上海第一家不孕不育專病診療門診,當時這類??戚^少,全國涌來大量患者,很多人前一天晚上就來排隊掛號。深冬的夜里最是寒冷,陳沛嘉從早到晚忙不停,診室的燈也總亮到后半夜,那時已60多歲的他說,“不想讓病人在外面排隊受凍?!?

        從小時候起,陳旦平就跟著父親出診達十年之久,后師承蔡小蓀,成為蔡氏婦科第八代傳承人,繼續在中醫婦科深耕。過去,傳承中醫必須是親屬關系或經過拜師,陳旦平始終認為,“這是中醫發展的局限?!庇谑撬蚱啤爸嗅t傳內不傳外”的舊例,開門收下15個徒弟,把中醫診療教給每個想學、愿學的人。如今,65歲的陳旦平是上海市靜安區中醫醫院婦科學科帶頭人。

        陳旦平的妻子也是醫生,兒子陳逸嘉的童年放學時間常在診室中度過。高考時,陳逸嘉毫不猶豫地報考了醫學院。他說:“小時候常去診室等父母下班,很多患者愁眉苦臉地來,高高興興地回,我就覺得醫生了不起?!被貞浧甬敃r,陳旦平坦言:“從醫之路太辛苦,但他鐵了心要報考,我們尊重他?!?

        2010年,21歲的陳逸嘉還未大學畢業,一位廣西病人的到訪堅定了他的信念?;颊呒抑袃纱擞?位不孕不育患者,自祖父時便開始求診、父親接力診治,最終都順利產子?!八牢摇映懈笜I’時,激動地說我家的家學醫道得以傳承是患者之幸?!?

        進入臨床后,陳逸嘉和父親是父子,更像師生?!拔以釉\一位子宮內膜異位癥出血患者,用止血補氣的療法收效甚微。請教父親后,他讓我改用活血化瘀之法,沒想到一周后出血就得到控制?!标愐菁握f,他很困惑為何出血還要用活血藥時,父親告訴他,“中醫看診不能只用西醫的方法來思考”,該病在中醫范疇屬“瘀”證,須先祛瘀方能止血。這件事對他的臨床診療啟發很大。

        如今,陳旦平、陳逸嘉仍在中醫婦科領域深耕。在藥材批量化生產、疾病譜發生根本改變的當下,中醫師更要重新認識、判斷并優化前人的處方,使其符合時代診療特征。就像當年陳沛嘉從海門帶到上海的藥箱——里面的藥材經常變,但“守正創新”的中醫底蘊不會變。

        無縫銜接的產科“接力”

        在1958年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土左旗,一位牧民焦急地敲著門:“秦大夫,產婦大出血!”屋內瞬時亮起燈光,29歲的秦濟生匆匆將兩歲女兒交給丈夫,沖出家門,“快走!”到了產婦家里,沒有消毒工具,喊老鄉炒熱沙子鋪在炕上,她跪在炕邊按壓宮底……最后母子平安。老鄉執意讓秦濟生給孩子取個名,她笑著說,“瞧這一身沙子,就叫沙沙吧?!?

        當時,秦濟生從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3年,響應國家支邊號召舉家來到缺醫少藥的內蒙古,被派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衛生院,一待就是30年,一生都在為邊疆婦女診療治病的她,獲得了婦產科界最高榮譽——第二屆“林巧稚杯”獎。

        在女兒廖秦平的記憶里,母親“全身心都撲在患者身上?!?歲那年,秦濟生出診大半年,歸來時廖秦平躲在門后怯怯地問:“阿姨找誰?”還記得母親擔心一位腸瘺產婦的營養,將家里攢了半個月的糧票換成掛面煮給產婦,產婦出院后抱著孩子登門道謝,硬要留下珍貴的奶豆腐,但母親擔心她后續的營養跟不上,一直拒絕?!耙粋€非要給,一個就不收,看著跟‘打架’似的?!绷吻仄叫χf。

        1977年恢復高考,21歲的廖秦平也報了名。當她攥著北京醫學院的通知書告訴母親時,秦濟生只叮囑道:“以后要做善良、有技術的醫生?!钡€是勸她“別選婦產科,太累!”然而,當廖秦平親眼見到一位癌癥患者被丈夫“放棄治療”時,她堅持“我要選婦產科,女性健康更需要有人站出來?!?

        上世紀90年代,廖秦平敏銳地感知到腫瘤、感染對女性的威脅,主動帶隊研究陰道炎發病機制,提出微生態平衡、HPV精準分型等突破性理論。拿到第五屆“林巧稚杯”獎的那天,她把獎杯放在母親的獎杯旁,兩個獎杯碰出的輕響,像跨越時空的擊掌。

        作為醫三代的呂濤,童年記憶里母親也總是缺席。2001年,當17歲的呂濤把家里第三份“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錄取通知書拿給母親時,廖秦平有些意外:“我從沒給過建議,都是她自己的選擇?!眳螡χf,小時候總埋怨媽媽忙,但還是“想當醫生,像媽媽那樣做有用的事?!?

        選專業時,廖秦平也勸呂濤,“婦產科太累?!钡珔螡龍猿郑骸拔也慌??!比缃?,她和廖秦平都在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工作。2019年援藏期間,呂濤經常在手術臺上連軸轉到晚上八九點鐘。一次產婦大出血,她搶救了5個小時,同事笑著叫她“病房蟲”——這曾是廖秦平的外號。

        在呂濤看來,姥姥的時代,是在土炕上托舉生命;母親的時代,是要讓患者“活得長”;而她這一代,不僅要讓女性“活得長”,還要“活得好”。

        一張方劑串起三代中醫人

        1956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建立的首批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當時24歲的吳正翔成為首屆學子。幼年體弱的他,幸得中醫救治,從此便立志學醫。年少時,他師從浙江衢州當地老中醫,跟著診病、采藥、積累經驗,學成后進入當地防疫站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吳正翔和中醫前輩們一同跋山涉水尋找草藥抗擊“瘟神”血吸蟲病,后經工作單位舉薦考入上海中醫藥大學。經過6年正規醫學培訓,吳正翔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專攻中醫內科雜病和血液病,從醫40多年救助了無數危重病人,創制的“消瘤散”更是讓眾多惡性淋巴瘤患者在絕望中看到希望。

        兒子吳昆侖的從醫之路,始于父親診室里的一聲聲感謝?!皬男∥揖徒洺?吹娇祻突颊邔Ω赣H表達感激?!蹦菚r起,他深感“這是一個高尚而偉大的事業”,學醫的想法就在心里扎了根。和父親一起讀醫書、辨草藥、抄醫案,父親身上的藥草味成了他記憶中最溫暖的氣息。

        1970年插隊時,吳昆侖才16歲。當地缺醫少藥、病情紛繁復雜,他深切體會到:醫道“扶正祛邪”,必須建立在系統的中醫學習之上?;爻呛?,他考入上海中醫學院,后師從多位中醫名家,融會中西醫之長,成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

        吳昆侖記得父親說過,治療血液病從不是速戰速決,而是像熬藥那樣,需以時間煨出療效,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數十年。曾有一對夫妻的7個孩子均未活過9歲,第八個孩子也被確診為罕見的“巨大血小板綜合征”,命懸一線時輾轉找到吳昆侖。在吳昆侖的診療下,孩子病情逐漸穩定,出院后多年隨訪從未間斷,孩子打破了活不過9歲的宿命長大成人。一位“難治性貧血伴肝脾腫大”患者就診時血紅蛋白不足正常值一半,身體極度虛弱,雖無法根治,但在父親的治療下生活已不成問題,后由吳昆侖接手,如今已年過古稀。吳昆侖并未止步于傳承,通過嚴謹研究,他將父親創制的“消瘤散”突破淋巴瘤治療的局限,在肺癌治療中顯效。

        祖父、父親都是中醫,吳眉自幼便浸潤在醫學中:吃飯時聽他們討論病例,閑暇時和祖父去買醫書。高考時,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她的第一選擇。對她而言,學醫不僅是興趣,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求學期間,她常去祖父那兒讀醫書、抄醫方,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指點。

        “優秀中醫必須深諳西醫,”這是兩位長輩給吳眉的忠告,“唯有如此,才能挖掘出老方劑的新價值?!眳敲疾┦慨厴I后進入曙光醫院,攻堅肝病方向,發現“消瘤散”的新治療可能,讓不少肝癌患者實現了“帶癌生存”。就像“消瘤散”隨著時代不斷更新,這一家三代的醫火傳承之路也從未停歇。

        一把柳葉刀“正骨”六十余載

        在江西省中醫院(又名江西省骨傷醫院),86歲的許鴻照每周仍要出診4天,每天清晨都要完成80個俯臥撐、500次啞鈴動作。這位醫院骨科的創始人,從河南平樂正骨學院畢業后,懷著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情愫扎根南昌,一手將該院骨科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如今已細分出創傷科、關節科、足踝外科、脊柱科等十幾個???,女兒許素梅、孫子許翰勛接續扎根于此。

        許鴻照是河南太康人,家里的從醫史不止三代,外祖父就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醫生。自幼,耳濡目染下的許鴻照便篤定了行醫路。從醫六十多年,許鴻照守住了傳統中醫骨科技藝,又不斷精進創新:發明了“髕骨復位加壓固定器”和“雙爪固定器”,獲得全國發明獎;在病床前守了七天七夜,用自主研發的“717”制劑灌腸療法,救下了被五步蛇咬傷、病情危重的8歲男孩。面對各大醫院的高薪邀約,他的選擇始終是“留下”,不僅是感念醫院的關懷,更是因為他的后生總是“帶不完”。他說,“培養好下一代,就是托起中醫藥的明天”。

        1962年,許鴻照的女兒許素梅出生了,她的職業生涯幾乎與父親完全重疊。她仍記得,父親上下班的時間點向來是模糊的,“別人上班時,他在忙臨床;別人下班了,他又開始搞科研、帶教學?!钡鹊胶透赣H在同一醫院工作、在大致相同的領域深耕,即使碰面次數依然屈指可數,許素梅卻越來越理解父親,父親那句“謹慎開大檢查,盡量用最低價的藥治病”,始終是她對醫者仁心的理解。曾有一位腰痛患者擅自離院,得到消息后,剛下夜班的她尋遍了大街小巷,就怕“病人耽誤了自己的病”,幸好最后找到了人。

        2023年,29歲的孫輩許翰勛從長春中醫藥大學畢業后,進入這家承載著兩代人奮斗的醫院。兒時,他總看到爺爺和姑姑很晚才下班,回家后還得看書學習,如今才切身體會到醫生“不學習就跟不上診療”的職業宿命。作為年輕一代,許翰勛接過的不只是正骨手法,還有從祖輩傳下來的那份負責,“骨科治療不僅要照顧患者的‘現在’,更要著眼于他們的‘未來’”。

        每個周末,他會陪爺爺吃午飯,聊天常被患者電話打斷,雖知留下私人電話不妥,但許翰勛總不忍拒絕:“骨科診療很難一次性結束,不少患者和我相差一兩代人,甚至和爺爺同齡,來醫院一趟不容易,盡量讓他們方便一點?!?

        從許鴻照的創新堅守,到許素梅的默默踐行,再到許翰勛的接棒傳承,三代人手中的柳葉刀“正骨”六十余載,變的是技術與時代,不變的是“以術濟人、以心暖人”的那份醫者仁心?!?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