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楊新婷
提起結核病,多數人會聯想到咳嗽、發熱、盜汗等典型癥狀。但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報告揭示一個驚人事實:約半數結核桿菌陽性患者可能毫無征兆,即無癥狀結核病,且它們正悄悄威脅著公共健康。
無癥狀結核病,指經篩查確認無咳嗽、發熱、體重下降等典型癥狀,但體內存在結核桿菌感染或病灶的人群,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菌陽確診型,即呼吸道標本中能檢測到結核桿菌,是結核桿菌隱匿傳播的主力軍。一項涉及亞洲和非洲14國的模型研究顯示,全球約2/3的結核桿菌傳播源自這類患者。二是菌陰未確診型,臨床高度懷疑結核但未找到細菌學證據,需結合胸部X光等影像學檢查判斷傳染性。
近期,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教授團隊發表在《傳染病開放論壇》雜志上,一項涉及10.9萬名重點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結核病史)的肺結核篩查研究發現,193例肺結核患者中有47.7%為無癥狀者,從查出結核病到出現癥狀的平均潛伏時間長達102天,無癥狀階段占確診前病程的37.6%。這意味著,這些結核病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持續傳播著病菌,特別是部分無癥狀結核病患者肺部存在早期空洞,呼吸時就可能排放出結核桿菌,成為人群中“沉默的傳播者”。
無癥狀結核病也有高危目標,三類人需提高警惕。一是結核患者的密接者。研究顯示,家庭密接者中,潛伏性結核感染率高達47.2%,密接者一生中有10%的幾率會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但何時發生很難預測。二是免疫力較弱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糖尿病、老年人、長期用激素者、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或免疫抑制劑者(如器官移植患者)等,結核發病率是常人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且因免疫抑制,癥狀隱匿。三是結核病高負擔地區居民,無癥狀結核占比達36%~80%,社區傳播風險高。此外,流行病學顯示,女性、年輕人及城市居民中,無癥狀結核病檢出率相對較高。
因為沒有明顯癥狀,這類結核病患者很少主動就醫,多數在體檢、社區篩查或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茖W篩查是早期識破無癥狀結核病潛伏的唯一方法,包括胸部X光、胸部CT、分子檢測技術等。建議上述高危人群定期同時進行癥狀詢問和X光檢查,若咳嗽超過2周應及時就醫。
預防無癥狀結核病傳播,日常要做好幾點:1.避免與結核病患者或疑似結核病者在封閉場所(如教室、地鐵)密切接觸,必要時佩戴口罩。2.做好個人衛生。家庭和辦公場所每日通風3次以上,減少病菌聚集;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少聚集,出現感冒等癥狀時佩戴口罩。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戒煙限酒,減少熬夜,避免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4.重點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結核病密接者、器官移植者等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治療,能降低60%~90%的發病風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