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梅蘭竹菊都是良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市中醫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  倩 □主任醫師   李  博

        編者的話:梅傲雪先春,蘭幽谷自芳,竹虛懷勁節,菊凌霜晚香。千百年來,梅蘭竹菊以其獨特的自然秉性,被中國文人雅士尊為“四君子”,成為高尚人格的永恒象征。除了以清雅風姿滋養精神外,梅蘭竹菊更以卓絕藥性深植于中華醫藥寶庫。中醫臨床上,梅蘭竹菊如何入藥,又分別有何功效?本期我們邀請專家詳解。

        梅:花藥之首、疏肝和中

        梅花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入藥首見于《本草綱目》。入藥的梅花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又名白梅花、綠梅花或綠萼梅,以白梅花為佳。

        梅花味微酸、性平,歸肝、胃、肺經,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結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肝胃氣痛、郁悶心煩、梅核氣(咽有異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瘰疬(讀luǒlì)瘡毒等。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將梅花列在了眾花藥之首。該藥對于婦科疾病,特別是憂思郁悶導致的月經不調、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均有疏肝開郁的四兩撥千斤之妙。需要提醒的是,梅花入藥時用量宜輕,一般3~6克;陰虛重癥見舌紅無苔、少津、口干喜冷飲等,不宜長期使用,久服傷陰耗氣。

        古代文人愛梅,尤其推崇“雪水煮梅粥”。宋代文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說:“掃落梅英,揀凈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彼未娙藯钊f里則寫過“蜜點梅花帶露餐”“脫蕊收將熬粥吃”的詩句,配《梅花三弄》琴曲,融藥療于雅趣生活?,F代中醫也認為,用適量的粳米加糖煮至黏稠,再加入梅花瓣,煮片刻食用,可治梅核氣、胸悶不舒、食欲減退、瘡毒等。

        此外,梅的未成熟果實,亦稱梅實、梅肉、熏梅,入藥時稱“烏梅”,其味酸、澀,性溫,具有斂肺、澀腸、生津、開胃、安蛔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肺虛久咳、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癥等。梅的其他部分,如梅葉、梅梗、梅根、梅核、梅露也都可以作為藥用。梅葉可治療痢疾、月經不止;梅??芍委熈晳T性流產;梅根可治療風痹、瘰疬;梅核具有消暑、明目、除煩功效;梅露具有生津止渴、解暑滌煩功效。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梅花粥的做法:取粳米80克煮成粥,加入白梅花5克,再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能夠起到疏肝理氣、促進食欲的作用。

        蘭:幽蘭芬芳,解郁醒腦

        蘭,又名幽蘭、蕙、蘭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花卉,花單生于花莖頂或成總狀花序著生,多為綠白色或淡黃色,清香,花期因品種而不同。蘭花清雅脫俗、幽香襲人,在文人筆下不僅有花卉之美,更是君子之德的化身。它不僅能觀賞,還能入飲入饌、治病養生。

        蘭花全草均可入藥,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蘭草,氣味辛、平、甘,無毒……其氣清香、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生津飲,用蘭葉,蓋本于此?!薄侗静菥V目拾遺》記載:“其花備五色,色黑者名墨蘭,不易得,干之可治瞽(讀gǔ)目,能生瞳神,治青盲……黃花者名蜜蘭,可以止瀉……素心者名素心蘭,入藥最佳?!?/p>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蘭花的芳香成分——芳香油,使人心曠神怡,清除宿氣,解郁消悶,提神醒腦;蘭花花粉中的活性物質也對機體各個器官系統具有保健作用。

        蘭花品種極多,不同品種的藥效有所差異。如竹葉蘭,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和消炎利尿之功效;又如白及,用其假鱗莖入藥,能消腫、止血、補肺,生肌止痛、潤肺止咳;還如流蘇蝦脊蘭,能清熱解毒、強筋壯骨。此外,像三棱蝦瘠蘭、綠花勺蘭、黑節草、石斛等大部分品種的蘭花,都是中草藥,對某些疾病均有一定療效。

        竹:全身可用  清心除煩

        竹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鐘愛,無論是畫作還是詩詞,都經??匆娝鼈兊纳碛?。作為藥材,它可謂“一身都是寶”,不同部位皆可入藥,也各有不同功效,卻有共同的藥效特點——清心除煩,正應了竹的品質——高潔堅貞,清新脫俗。

        竹葉一般采鮮者入藥,其性味甘、淡、寒,主入心、胃、小腸經,能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主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口糜舌瘡等,體現“清上導下”特點,是中醫清熱利尿的代表藥物。含有竹葉的方劑有善治各種外感溫邪的銀翹散,有善清一切火熱的清瘟敗毒散等。竹葉還常用于藥粥。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梔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p>

        竹茹是竹莖稈的中間層,把竹的莖稈除去外皮,稍帶綠色的中間層所刮出來的絲條或薄片就是竹茹,能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善治痰熱咳嗽、煩熱嘔吐、中風痰迷等。竹茹專清胃中之熱,為胃虛嘔逆之要藥,又善治多種血熱出血、吐血。其代表方劑有善于治療痰熱內擾、心煩不寐的溫膽湯,能涼肝熄風的羚角鉤藤湯。還有一種中藥叫竹衣,是金竹稈內的衣膜,可治喉啞勞嗽。

        此外,取新竹去節劈開,在火上燒,兩端滴出的汁液即為竹瀝,能清熱豁痰,主治中風痰壅、肺熱咳嗽、熱病煩躁等,代表藥物有鮮竹瀝液。竹瀝干燥后就成為“天竺黃”,能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等。天竺黃常作為小兒家中要藥,善治小兒高熱、驚風、抽搐等。像琥珀抱龍丸、小兒回春丸等就是用于小兒發熱抽搐的常見藥。

        菊:黃白為藥  疏風明目

        菊花不僅令人賞心悅目,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良藥。中藥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其味辛、甘、苦,性微寒,是中醫“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代表藥物,對于疔瘡腫毒、紅腫熱痛的治療效果較好。菊花藥材按道地產區和加工方法不同,又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等。

        菊入藥始見于《神農本草經》,里面說:“(菊花)味苦,平,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薄侗静菥V目》記載其“治風熱,目疼欲脫,淚出,養目去盲,作枕明目”?,F代藥理研究表明,菊花可增加心臟冠脈流量,抗心律失常,治療冠心病,降低血壓,對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起到抗炎、抗衰老作用。

        菊花入藥有黃菊和白菊之分,黃菊花偏于疏風散熱,白菊花則偏于平肝明目。因此,如果是風熱感冒,可以使用黃菊花等泡水喝。例如,若受涼后出現頭痛、發熱、咽痛、流黃涕、咳嗽等風熱外感的癥狀,可以使用菊花10克、金銀花15克、蘆根15克、桑葉10克煎水代茶飲,具有疏散風熱,清熱生津的功效。如果出現目暗昏花、頭痛頭暈等癥狀,則可以使用白菊花、枸杞子泡水喝。

        菊花藥用、食療均有應用,品種眾多。值得注意的是,菊花與野菊花是兩種不同的藥物,野菊花味苦性寒,與菊花功效不同,清熱力度較強,應當區別對待。

        由于菊花功效偏于清熱,風寒感冒痰稀白、頭痛而惡寒、涕清稀、平素手足冰涼、食少便溏的人群,應當慎用菊花?!?/p>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