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范志紅
不吃主食、只吃肉類和蔬菜的飲食方式,近年來在減肥人群中十分流行。為了快速減重、增加飽腹感,許多減肥者喜歡把高蛋白食物作為主食,短期內可能有助減輕體重,但不利于延緩衰老。
飲食不合理或長期承受壓力的情況下,人體修復損傷基因的能力會下降,若此時飲食中蛋白質水平過高,很可能會雪上加霜。一項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小鼠研究發現,在限制熱量攝入的情況下,高蛋白飲食會增加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相關基因的表達,加速衰老,縮短壽命。針對人體的多項研究也表明,攝入過多蛋白質,可能削弱熱量限制帶來的長壽益處,甚至增加中年人群慢病風險。
在食物葷素搭配、主食充足、輕體力活動量且無需增肌的情況下,蛋白質的攝入水平為每千克體重1~1.2克。例如,一名體重為55千克的健康成年女性,每天攝入55~66克蛋白質即可。由于谷物本身也含有7%~12%的蛋白質,只要保證主食足量,每天能吃夠蛋、奶、豆制品、堅果等優質蛋白質,無需額外大量吃肉。在此基礎上,合理的膳食搭配能起到“1+1>2”的效果。
碳水豐富可氨基酸互補。每種食物中的蛋白質組成都不盡相同,合理膳食能確保最大化攝入不同的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質整體利用率。例如,谷類缺乏賴氨酸但富含蛋氨酸,豆類富含賴氨酸但缺乏蛋氨酸,兩者搭配可實現氨基酸互補,提升營養價值。
碳水充足能節約蛋白質。人體在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時,為了維持正常代謝,會分解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供能大戶,吃得太少會導致部分蛋白質作為熱量來源被消耗掉,不能起到幫助組織更新和促進肌肉合成的作用,蛋白質的實際利用效果下降。
碳水為增肌所必需。增肌不僅靠蛋白質,還需要額外的碳水作為能量供應,因為蛋白質合成離不開胰島素的幫助。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時,會降低增肌效率,甚至造成肌肉流失。
優質碳水有利健康長壽?!睹绹t學會雜志》網絡開放版、《柳葉刀·公共衛生》等權威期刊刊登的研究均指出,當長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比在50%左右時,全因死亡風險最低。若缺乏碳水化合物供能,機體轉為利用蛋白質和脂肪,不僅效率更低,還會產生尿素、酮體等代謝廢物,加重肝腎負擔。對年輕人來說,短時間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問題不大,但隨著人體衰老和器官功能減退,不當飲食帶來的代謝負擔很可能引起機體損害,肝腎功能較差者受影響更大。
健康人群若想補蛋白,確保主食的基礎地位,遵循正常飲食結構即可。每天吃夠200~300克(生重)主食,運動量大者可酌情增加。主食中,糙米、燕麥等全谷物和雜豆類占比應在1/3~1/2。早餐選擇燕麥粥、全麥面包、雜糧饅頭;午餐可吃糙米飯、二米飯、雜豆飯;晚餐可選全麥面條、莜麥面、玉米發糕等。薯類也可作為主食的一部分,每天吃50~100克,大小不超過一個拳頭。肉類和魚類可以天天吃,但要控制總量,每天不超過150克,分散在三餐中,優先選擇脂肪含量低、少油烹調的禽類和魚蝦,紅肉適量吃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