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應急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 王凱亮
手麻困擾著很多糖友。數據顯示,未接受規范治療的糖友,三年內出現手部功能障礙的比例可達28%。應急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凱亮表示,臨床上,不少60歲以上的糖友就診時都說自己有手部麻木癥狀。具體來說,糖尿病患者手部麻木及功能障礙主要與以下四類疾病有關。
糖尿病性手僵綜合征。長期高血糖狀態會激活特定代謝通路,導致神經細胞內物質堆積和膠原蛋白結構改變,從而引發手部肌肉、筋膜的纖維化。該病典型表現為晨起手指僵硬,有“凍結感”,需溫水浸泡后方能緩解;雙手合十時,掌心間隙增大;嚴重者可出現定位覺減退。一般來說,糖尿病病程長(超過10年)、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風險更高。在治療上需要強化血糖控制,同時輔以溫水浸泡、按摩等物理治療;對于頑固性硬結,可考慮超聲引導下藥物注射。
腕管綜合征。其發生機制主要與高血糖引起的神經水腫、腕韌帶結構改變及神經血供減少有關。糖友可能出現夜間手部麻痛加劇,甩手可緩解;麻木區域集中在拇指、食指、中指。初步治療措施包括夜間佩戴腕托、服用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若效果不佳,可考慮超聲引導下藥物注射或手術松解。
扳機指(狹窄性腱鞘炎)。高血糖會導致腱鞘滑膜血管壁增厚,使得肌腱滑動阻力增大,表現為手指屈伸時卡頓、彈響或鎖死。研究顯示,1型糖友扳機指發生率更高,可能與嚴重的代謝紊亂有關。高危因素包括長期胰島素注射、高尿酸血癥或手指頻繁受壓、用力。保守治療首選物理療法(如超聲波)、外用抗炎藥膏和腱鞘內藥物注射;若保守治療無效或已出現嚴重功能障礙,則需考慮手術。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這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2型糖友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與病程、血糖控制狀況、肥胖、胰島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癥等因素相關,病程10年以上者易出現明顯的神經病變表現。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友,常感到雙手對稱性麻木,有刺痛或蟻走感(呈“手套樣”分布),往往夜間加重,可伴出汗異常和皮溫降低。對于這類糖友,應優化血糖管理,可聯用改善代謝和抗氧化的藥物;此外,做好手部皮膚護理,以預防皸裂和感染。
王凱亮指出,手麻不是小問題,延誤治療可能帶來多重危害。首先,手部小肌肉萎縮會導致患者日?;顒幽芰ο陆?,如持物不穩、扣紐扣困難等,影響自理能力;其次,感覺減退顯著增加糖友被燙傷、割傷的風險;再者,晚期治療費用是早期干預的數倍,會加重經濟負擔。
在預防上,糖友應在醫生指導下做好控糖管理。首先,規律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必要時可使用動態血糖監測設備,了解血糖波動趨勢。其次,建議每日進行手部鍛煉,包括抓握訓練(如使用彈力球)、關節全方位活動以及感覺刺激(接觸不同材質)。再次,飲食上推薦多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如深海魚)、B族維生素(如堅果)和抗氧化物質(如深色蔬菜)的食物;同時務必戒煙限酒,限制高鹽加工食品。最后,一旦出現手部麻木、僵硬或活動障礙,務必及時就醫評估;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者應定期進行手部功能檢查,以早期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