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邢永田
監護儀規律的滴答聲里,51歲的曹先生多年來第一次清晰捕捉到自己平穩的心跳,與心臟問題一直“糾纏”的他,終于露出久違的笑容。從30年前第一次開胸,到如今通過微創技術切除室壁瘤,他的胸腔里,不僅裝著一顆飽經滄桑的心臟,更鐫刻著一段曲折的抗病史。
時間回溯到30年前。21歲的曹先生遭遇車禍,心包積血壓迫心臟,緊急穿刺引流無效后,醫生實施了開胸探查術,他的胸口因此留下了長長的疤痕。25年前,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給心臟添了道“補丁”。15年前,為治療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又在心臟內部留下痕跡。半年前,曹先生勞累后反復心慌的癥狀開始加重,超聲報告如一張判決書,宣告他的心臟再次面臨險境: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附壁還有陳舊性血栓,就像心臟上懸著的“定時炸彈”。經多方打聽,曹先生輾轉來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臟五病區負責人王圣主任醫師接診后,帶領團隊仔細研判曹先生的病情。
醫生術前研判,曹先生的心臟已變形:左心室像被過度吹脹的氣球,心尖部的室壁瘤薄如蟬翼;心包與胸腔粘連得如同亂麻,30年前手術留下的瘢痕組織堅硬如石;最棘手的是左室壁局部鈣化,硬得像裹了層水泥。
“傳統開胸手術創傷太大,患者經不起‘大動干戈’?!睘榇?,專家團隊果斷選擇微創左前外側切口,通過這個僅數厘米的切口,在粘連的“迷宮”中精準定位室壁瘤,既要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又要避免損傷周圍密布的血管神經,難度可想而知。分離粘連時,專家們小心翼翼,每剝離一毫米都要反復確認;切除室壁瘤時,器械穿過狹窄空間,靈巧避開鈣化區,將病變組織完整切除;處理附壁血栓時,團隊更是屏息凝神,防止血栓脫落引發栓塞。最后一針縫合完成,監護儀上的心率曲線依然平穩,所有人長舒一口氣。術后第三天,曹先生就能在病房里緩慢行走了?!耙郧伴_胸后躺半個月都動不了,這次傷口小,疼得輕,真沒想到?!彼钢厍暗奈撉锌?,感慨萬分。
王圣介紹,傳統開胸手術需切斷胸骨,創傷大、恢復慢,而微創左前外側切口不僅保留胸廓完整性,還大大減少術后疼痛以及感染風險?!皩Χ啻伍_胸的患者來說,微創手術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對生命的溫柔守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