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掰得咔咔響、宣傳過了頭……街邊正骨館膽子很大

        受訪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醫師  張明才  

        天津昌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郭  巖

        本報記者  虞  曄

        當下,“中醫正骨”成為養生領域高頻詞,短視頻平臺上“咔咔幾下解決疼痛”的視頻讓很多人躍躍欲試。于是,全國各地的街邊、寫字樓,不少正骨店應需出現,美容院、養生館也紛紛入局,推出相關服務。然而,看似神奇的“骨關節調整”背后卻暗藏諸多亂象。暴力操作、資質缺失、虛假宣傳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時甚至給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明星效應引追捧,資質模糊藏風險

        近幾年,正骨操作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上。歌手王琳凱嘗試正骨后號稱“長高”3厘米;藝人金莎也因正骨瘦臉視頻登上熱搜。在明星效應帶動下,很多商家以“明星同款正骨”等為噱頭進行宣傳,吸引了大量追求長高、變美的年輕人關注和體驗。

        “正骨是中醫的一種傳統手法,長高、瘦臉等作用純屬夸大?!?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醫師張明才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對正骨缺乏基本了解,忽視適應證和禁忌證而盲目跟風,很容易陷入消費陷阱,危害身心健康。

        記者查詢某生活服務平臺發現,上海有百來家中醫正骨服務場所。這些場所類型多樣,既有主打推拿艾灸的養生館,也有美容美體店。從服務介紹來看,正骨項目時長多集中在30分鐘至1小時,單次收費在300~1000元。其中,位于上海普陀區的一家正骨工作室推出團購優惠后,其“80分鐘專業中式全身正骨套餐”訂購量已突破1000次,消費熱度可見一斑。

        7月1日晚上7點,記者實地走訪了這家正骨工作室,其面積不大,僅設3個隔間,該時段有2位客人正在接受服務。店員出示的營業執照顯示,該機構僅能開展非醫療性質的養生保健服務,如健康咨詢服務(不含診療服務)和中醫養生保?。ǚ轻t療),并不具備從事正骨這類醫療行為的資質,這與該店對外宣傳的“專業正骨服務”形成明顯矛盾。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正骨服務機構,市場上還涌現出大量培訓機構。這些機構以“無需專業醫學基礎,一周成為正骨精英”“畢業后推薦去康復理療中心、養生會所、美容美體機構就業”等旗號為誘餌,吸引不少學員報名。盡管部分機構確實與相關美容場所有合作關系,能為學員提供工作崗位,但其培養的“速成正骨師”并不具備專業資質,一旦匆忙上崗,稍有不慎便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實質性傷害。

        截至8月28日,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共檢索到218條關于正骨的投訴,多涉及服務安全、資質問題及售后糾紛,新疆烏魯木齊王宏(化名)的遭遇便是典型。王宏稱,他花2100元在當地某推拿按摩中心購買了正骨服務,“本來只是有點駝背,現在胸悶氣喘睡不著覺,左右兩邊不對稱,走起路來向一側偏?!焙髞硭虐l現,該機構沒有營業執照,正骨人員也無醫師執業證。

        非法治療讓輕癥變重癥

        天津昌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巖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正骨屬于中醫診療技術,需由具備中醫執業資格的人員在醫療機構內操作。目前,該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是,大量非醫療機構,如美容院、養生館等,以“體態整形”等為名,將本質上屬于醫療行為的正骨包裝成保健服務,從而規避醫療監管。

        這些場所并沒有診斷病情和對癥治療的能力,操作不當極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張明才在門診中就遇到過多例因非正規正骨導致胸椎、腰椎、頸椎問題惡化的患者。他舉例說,夏季常見女患者洗完頭后,頭發未干就吹著空調入睡導致落枕。若及時就醫,醫生判斷為“筋出槽”,往往無需正骨,借助理筋手法、刮痧、針灸配合遠紅外治療,便可顯著緩解;極個別患者通過??朴|診和影像檢查證實存在“骨錯縫”,才需使用正骨手法治療。但一些人未經檢查就去小店盲目“正骨”,非但頸部問題未改善,還出現疼痛加劇、頭暈甚至心慌癥狀,不得不緊急就醫。

        張明才強調,正骨并非隨意可做,規范操作應包含四個關鍵步驟: 1.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癥狀與體征;2.通過專業觸診手法評估關節功能狀態與壓痛點,確定治療重點;3.結合病理反射、生理反射、肌力等??茩z查,進一步評估病情;4.借助CT三維重建、磁共振成像等檢查明確骨骼與軟組織狀況,印證和明確正骨手法適應證,排除脊髓內有占位性病變、椎間盤突出伴神經缺損等禁忌證,確保正骨安全有效。

        張明才進一步表示,市面上各類正骨店魚龍混雜,往往一味追求關節“咔咔響”的噱頭,卻連正骨與整骨的基本概念都未能分清。傳統中醫中,正骨適用于骨折、脫位等嚴重損傷,整骨則主要調治慢性筋骨勞損所致的“骨錯縫、筋出槽”等。當前大多數正骨館所提供的服務實為整骨。專業整骨手法應輕巧靈活、柔中帶剛,追求滲透力而非暴力,絕不以響聲為評判標準。若接受不正確手法,可能引發關節錯位、軟組織損傷、骨折甚至癱瘓等后果。

        大眾細辨別,監管要加強

        2025年“3·15”曝光正骨亂象后,多地開展專項檢查。5月,湖南省永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告,明確將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列為非法行醫重點打擊對象,涵蓋中醫正骨等侵入性治療手段。?但違法情況仍屢禁不止,對此,專家建議通過以下3點應對。

        推動信息透明。正骨機構應于顯著位置展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醫師執業證書》,且執業范圍須注明“中醫骨傷科”或“推拿科”。消費者如對資質存疑,可向衛健部門查詢,管理部門將無資質正骨機構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公示。

        強化執法力度。加強對非醫療機構涉醫行為的監管,建立省級統一舉報平臺,對查實者頂格處罰并曝光;規范正骨廣告發布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

        提升大眾認知。鼓勵中醫骨科協會制定行業規范,對合格機構頒發認證標識,便于公眾辨識。此外,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正骨不屬于保健”,引導消費者優先選擇三級醫院中醫科或已備案中醫診所,并主動核實醫師資質。

        郭巖特別提醒消費者,正骨后出現不適應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保留病歷、影像報告及正骨機構宣傳材料、付款憑證等證據。必要時可申請司法鑒定,明確損害與正骨間的因果關系。屬醫療事故的,向衛健委投訴;涉及非醫療機構的,向市場監管局反映,或于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于無醫療資質人員造成重傷等后果,可直接向公安機關控告其涉嫌非法行醫罪?!?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