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王 磊 □主任醫師 楊頂權
夜深人靜,本應是安心休息的時刻,但有部分人的頸部、肘部、手腕或腳踝等部位卻會在這時“鬧騰”起來——陣陣劇烈的瘙癢襲來,讓人忍不住抓撓,越抓越癢,嚴重干擾睡眠和生活。這種常在夜間“火力全開”的皮炎,醫學上稱為神經性皮炎或慢性單純性苔蘚。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常見慢性皮膚病,并非感染所致。長期緊張、焦慮、壓力大、失眠等情緒問題是主要導火索,皮膚成了情緒的“出口”;衣物摩擦是重要“幫兇”,導致好發于頸、肘、腕、腰、踝等部位;部分患者的過敏體質或皮膚敏感則是發病“土壤”。
神經性皮炎多見于壓力大的20~50歲青壯年,容易復發,夏天是發病高峰期。它最折磨人的癥狀是劇烈瘙癢,尤其在夜間發作,反復抓撓會導致皮膚變得粗糙如皮革(苔蘚樣變),并可能伴色素沉著,抓破后還可能引發感染,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神經性皮炎的瘙癢為何偏愛“夜間行動”?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首先,夜間皮膚血流增加導致體溫略微升高,這會刺激神經末梢;其次,外界干擾消失使得注意力更集中,對瘙癢的感知變得異常敏銳;最后,夜間人體內天然具有抗炎止癢作用的激素(如皮質醇)水平降至低谷,身體抑制瘙癢的能力顯著下降。
應對神經性皮炎,打破“癢-抓”循環是關鍵。臨床治療的核心在于止癢、消除皮損并嚴格避免搔抓。一方面,患者要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是短期消炎止癢的主力,但需避免長期濫用,面部等薄嫩部位可選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溫和替代;睡前口服有鎮靜作用的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有助于控制夜癢和改善睡眠;堅持涂抹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緩解干燥癢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護理。另一方面,源頭管理同樣重要,患者需積極調整心情。建議通過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培養愛好(如聽音樂、閱讀)及練習深呼吸或冥想來減壓;若焦慮抑郁嚴重,應及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必要時可考慮使用抗焦慮或抑郁藥物。
預防神經性皮炎發作,日常做好幾項基礎工作很關鍵:首先,管理好情緒,避免情緒誘發皮炎發作。建議學會通過冥想等有效減壓,保持心態平和,保證充足睡眠。其次,呵護好皮膚,瘙癢時嚴格避免搔抓,可輕拍或冷敷患處;穿著寬松柔軟的純棉衣物減少摩擦,避免緊硬衣領和腰帶;清潔用溫水短時淋浴,選用溫和洗浴品,浴后立即涂抹保濕霜。再者,夜間加強防護,睡前涂藥和保濕霜;若有無意識抓撓,可剪短指甲或戴棉手套睡覺。最后,日常注意飲食均衡,減少辛辣食物、烈酒及濃茶、咖啡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