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
        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護血管要補很多短板

        受訪專家: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曲小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 王家陽

        本報記者 侯佳欣 實習記者 梁思涵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雜志》發布研究指出,一個人擁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標越多,從頭到腳的健康獲益越大。然而,若以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生命簡單七法則”作為標準,全球心血管健康水平不達標者超過九成。

        全球不到4%的人符合理想標準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推出“生命簡單七法則”概念,旨在衡量、監測并改善全生命周期的心血管健康。該法則包括不吸煙、體重正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血壓、血脂、血糖正常7項指標。為探究其對機體健康的影響,美國埃默里大學全球糖尿病研究中心等研究者納入483項相關研究展開分析。每個指標最高得2分,總分0~14分,依據得分劃定健康水平:≤4分(擁有≤2個健康指標)為較差;5~11分(擁有3~5個健康指標)為中等;≥12分(擁有6~7個健康指標)則相對理想。

        結果顯示,全球僅不到4%的成年人滿足理想水平,其中 12~17歲青少年更容易達標。從7項指標的單獨達標情況來看,健康飲食達標率最低,不吸煙達標率最高。此外,無論是成年群體還是未成年群體,女性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得分通常高于男性。

        我國心血管健康狀況與全球基本一致。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曲小龍表示,根據《2024年中國心血管病健康與疾病報告》,心血管病是我國城鄉居民首要死因,占比近50%。具體來看,多重問題突出:一是膳食結構不合理,高鈉飲食、蔬果攝入不足問題顯著,居民油鹽攝入量遠超推薦標準;二是普遍缺乏運動,成年人鍛煉率僅約15.8%,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長,2022~2023年我國黑龍江、遼寧等10省市調研顯示,居民超重率達38.5%、肥胖率達17.1%;三是高血壓問題嚴峻,18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約31.6%,較1958年增長6倍;四是吸煙問題不容忽視,成年人吸煙率雖下降,但仍有約24%吸煙,且僅39.7%知曉二手煙可致心臟病發作,認知度較低。

        心腦血管病常見于“生命簡單七法則”達標水平低者。曲小龍舉例,其門診有位35歲男性患者,長期熬夜加班、依賴高油高鹽外賣、缺乏運動,伴有壓力性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七法則”大多不達標。該患者最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雖救治及時,未留下嚴重后遺癥,但需終身服藥以維持心功能、控制風險,日常生活受到明顯影響。

        七指標不達標“傷透心”

        作為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關鍵依據,“生命簡單七法則”不達標,會以不同機制“傷透心”。

        煙不停,誘發炎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王家陽介紹,煙草煙霧中的多種化學物質,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主要成分尼古丁會刺激腎上腺素釋放,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長期吸煙者,血管內皮持續處于炎癥狀態,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風險大大增加。

        體重大,擾亂血脂。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4為超重。王家陽表示,體重超標會直接增加心臟負荷,提高左心室肥厚風險。此外,體內多余的脂肪組織會分泌多種炎癥因子,促進胰島素抵抗,擾亂代謝;內臟脂肪釋放的游離脂肪酸,則會引發血脂異常。

        動不夠,心肌弱化。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及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及以上高強度運動。曲小龍指出,長期鍛煉少會導致心肌微血管密度下降,使心肌舒張功能減退。

        吃得差,硬化加速。不健康飲食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高鹽、高糖和高脂飲食,可對血管造成多重損害,一方面,會引發持續的炎癥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另一方面,可導致內皮損傷,使血管舒張能力下降。

        血壓升,損傷血管。美國心臟協會將小于120/80毫米汞柱作為最佳血壓水平。曲小龍表示,持續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降低血管儲備功能,引發心肌肥厚,損害腎臟、大腦等全身多個重要器官。長期高血壓產生的剪切力作用,還會直接損傷動脈血管內皮,促進局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血脂稠,形成血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衡量血脂健康程度的關鍵指標,健康人群理想水平分別在2.6、1.7毫摩爾每升內。王家陽介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內皮積聚,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甘油三酯升高,則會提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風險;兩者氧化生成的脂質過氧化產物,還能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血糖高,降低彈性??崭寡强刂圃?.6毫摩爾每升以下為理想水平。身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產生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使血管膠原蛋白交聯,彈性降低。血管彈性低將導致血管舒張能力減退,讓血液流動的“緩沖空間”變小,增加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間接推高血壓。長期如此,血管會逐漸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成為誘發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隱患。

        好習慣養出強大心臟

        王家陽提醒,心血管養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核心在于將科學的健康管理策略轉化為長期生活習慣。

        采用“餐盤”飲食。心血管健康離不開科學飲食,推薦采用“餐盤原則”:一半餐盤放深色蔬菜,1/4為全谷物主食,另外1/4為魚類、禽肉或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每日補充15克堅果,用橄欖油等健康油脂代替部分烹調油。嚴格控鹽,每日低于5克。

        運動融入日常。每周進行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減少久坐,每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日常有意識增加碎片化運動,如早晨起床后花5分鐘做拉伸,買菜或購物時,優先選擇步行而非開車。

        保障情緒睡眠。優質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保障。每天保證7~8小時優質睡眠,打鼾嚴重者需篩查睡眠呼吸暫停。通過培養書法、園藝等愛好放松心情,參與社交活動,減輕孤獨感。

        王家陽提醒,對于已確診心血管病的患者,有效的長期管理是穩定病情、預防未來心血管事件的關鍵,核心可歸納為三大支柱:1.堅持規范用藥。遵醫囑使用藥物,確保血壓、血脂等指標處于正常水平,徹底戒煙,并密切關注可能的出血、肌痛等副作用,及時與醫生溝通。2.嚴控風險因素。慢性冠心病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8毫摩爾每升內。3.積極參與康復。在醫生指導下,心血管疾病術后早期可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如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以預防肺不張;恢復期根據自身情況定制漸進式運動方案,從床邊坐立、室內步行過渡到踏車訓練;長期維持階段加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全面提升心肺功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亚洲精品无码ma在线观看|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pre id="qfga2"></pre>
        1. <acronym id="qfga2"><strong id="qfga2"><address id="qfga2"></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qfga2"><nav id="qfga2"><small id="qfga2"></small></nav></p>
            <p id="qfga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