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賴巧珍
你是否曾因害怕“丟臉”而不敢承認錯誤?是否曾對某個重復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明知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卻習慣性將關系緊張歸咎于對方……很多時候,我們能感覺到一些問題的“關鍵點”在自己,但就是不愿面對、不愿承認,以至于問題越拖越大、內耗也越來越嚴重。其實,承認現在的處境、面對此時的麻煩,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種處事原則被稱為“阿什法則”。
這個法則由美國企業家瑪麗·阿什提出,她認為,問題只有被清晰承認、命名和定位后,才有解決的可能,就像醫生只有在準確診斷疾病后才能有效治療一樣。而你越是躲著問題,問題越會揪住你不放。承認問題最主要的好處是,它賦予了我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力,讓我們不再將精力耗費在否認與粉飾上,而是直面核心,開始調動資源尋求答案。若始終拒絕承認問題存在,就如同在黑暗中與看不見的敵人搏斗,所有努力終將徒勞無功。
但直面和承認問題并不容易,多數人會選擇“逃避”或“否認”。一是因為害怕負面評價。很多人擔心承認問題后讓自己“丟臉”,影響自身形象、地位和人際關系,所以寧愿將錯就錯也不認錯。二是缺乏面對的勇氣和能力。有些問題復雜棘手,解決難度大,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沒辦法解決,又害怕面對失敗的結果,所以一拖再拖、一躲再躲。三是習慣性思維與行為模式。部分人在長期生活中形成了將問題歸咎于外界或他人的思維定式,習慣于逃避責任,這種慣性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本能地選擇視而不見,不愿意從自身找原因,進而持續逃避問題。
如果你的生活、工作、人際、自身發展方面,總有些事、有些人讓你不想面對,那這可能是你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看見它、承認它,能讓你不再被困住。那我們該如何有效識別、接納并最終改變困局?
敏銳覺察問題的“信號”。持續的疲憊、焦慮、失眠或身體不適,這都是內在沖突或壓力超載的軀體化表達。頻繁的煩躁、易怒、沮喪或空虛感,也都是某些需求未被滿足或關系失衡的信號。如果你面對的人和事讓你有以上表現,這強烈提示“此處存在問題”。
以勇氣接納問題存在。接納問題并非易事,但它是改變的起點。我們要正視內心對問題的恐懼與抗拒,告訴自己逃避只會讓情況更糟。當意識到問題存在時,不自我欺騙、不找借口,而是坦誠地對自己說“這就是現狀,我接受它”。任何的糾結、困局并非洪水猛獸,所謂“不破不立”,如果把它當作成長和提升的契機,集中精力去思考解決之道,其實能為后續發展、感情升華奠定基礎。
以行動促成切實改變。學會精準定義核心問題,避免模糊表述。比如與其說“我和他關系就是不好”,不如具體化為“他上次當著大家的面說我的不是讓我感到難堪,我因此非常生氣”。接著就可以啟動“微改變”,從最小、最易執行處入手。比如先調整自身情緒反應,當回憶起被指責場景或再次面對對方時,做3次深呼吸讓自己平靜;再嘗試主動溝通,找個合適時機,平和地跟對方提及那次事件,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日常相處中,增加一些友好互動等。這些微小行動看似不起眼,卻能逐步打破關系僵局,讓自己在改變中積累信心,推動關系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問題最終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