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王曉晶 □主任醫師 趙文惠
近年來,早發2型糖尿?。?0歲前確診)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態勢令人擔憂。瑞典在2006~2021年開展的全國性研究顯示,23~39歲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年均增長4.7%,其中最年輕組(23~29歲)的年增長率更高達6.7%。在我國,過去20年里早發糖尿病發病率翻倍,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18~40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長最快的群體。而且,早發糖尿病不僅患病人數增多,疾病嚴重程度也在不斷加劇。近期,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早發2型糖尿病系列研究綜述,對這類患者的健康負擔進行了深入探討。
該綜述指出,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的風險,顯著高于晚發患者。這些并發癥相互作用,會加速病情進展。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早發糖尿病對患者壽命影響巨大。研究表明,確診糖尿病的時間每提前10年,預期壽命會減少3~4年;30歲確診者相比無糖尿病的同齡人,壽命縮短將近15年。?
從病理、生理角度來看,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更為嚴重,且β細胞功能惡化速度更快,胰島素抵抗也更為顯著。同時,早發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較為嚴重的代謝異常,如超重、肥胖、高脂血癥等。此外,由于早發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對更長,意味著他們有更多時間暴露在高血糖環境中,并發癥風險持續增加。?
許多年輕患者誤以為糖尿病并發癥離自己十分遙遠,實則不然。糖友在確診后5~10年內,就可能面臨多種并發癥的威脅,尤其是糖腎和糖網,往往發病更早。而年輕群體的不健康生活習慣也會顯著加速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進程。例如,大量飲用高糖飲料,直接導致血糖大幅波動,加重胰島β細胞負擔;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加重胰島素抵抗,干擾激素平衡;偏好高油高糖飲食,促使全身炎癥水平升高,引發肥胖;每天久坐、運動量少,降低葡萄糖利用率,導致體重增加。
鑒于早發2型糖尿病的嚴重危害,這類患者在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關鍵指標的控制上,應比晚發患者更為嚴格。在無低血糖風險的情況下,建議40歲以下發病的糖友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全天血壓不超過120/80毫米汞柱;未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1.7毫摩爾/升以下;體重指數(BMI)控制在24以下,以便盡可能延緩并發癥進展。?
早發糖尿病的管理關鍵在于早期積極干預。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友應采取合理飲食,控制總熱量攝入,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膳食纖維;嚴格戒煙限酒;堅持規律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并安排2~3次抗阻運動,如俯臥撐、啞鈴訓練等;培養活躍的生活方式,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打破久坐習慣,減少靜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注重壓力管理,學會通過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時間達到7~8小時。
此外,年輕糖友需嚴格遵醫囑規律用藥,定期監測血糖、血壓、血脂、尿酸等指標,每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每年進行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病變,采取相應治療措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