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孟 博 ¨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副主任 張 荊
本報記者 王思予
“談了幾年戀愛,卻不知道對方的家底,甚至連有沒有犯罪記錄都一無所知,‘婚前背調’幫你解決問題?!苯?,電商平臺冒出不少號稱能查婚史、征信、犯罪記錄、疾病情況的“個人大數據”服務?!渡鼤r報》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婚前背調”服務背后,隱藏著一條見不得光的數據黑市,不僅嚴重侵犯個人隱私,更存在多重法律風險。
隱私淪為交易產品
近年來,婚前信息隱瞞導致的婚姻糾紛不斷增加。這種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任危機,促使部分人希望通過“不法渠道”獲取伴侶信息。
查找方便,偽裝專業。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輸入“婚前背調”“婚史查詢”等關鍵詞,發現多家提供此類服務的店鋪。它們大多打著“某某律師事務所”等看似專業的旗號,店鋪內“查婚史”“查房產”“查征信”等服務赫然在列。記者點擊客服進行咨詢,均未得到直接回應,而是系統自動發送一張含企業微信號的圖片,引導記者“移步微信詳聊”。
流程隱蔽,隨意定價。按照一家名為“安哨俠旗艦店”(原名“某某律師事務所”)的指引,記者添加了“渠禾法律服務”的企業微信。對方迅速給出報價:查征信1200元,查婚史300元。當記者表示害怕數據來源不合法時,客服對此避而不談。蹊蹺的是,沒過兩天,另一同名企業微信添加記者,聲稱原賬號“被舉報了”,征信查詢報價抬高至1500元,婚史查詢漲至400元。這種賬號更換和價格浮動,或與交易不穩定性與規避風險相關。
信息裸奔,監管真空。記者聯系了多個商家,他們的口徑一致:只需提供被調查人的身份證號,即可查詢其征信、婚姻狀況、債務、犯罪記錄乃至住宿信息,并承諾“兩天出結果”。對于數據來源,商家要么含糊其辭稱“渠道合法”,要么干脆不予回應。所有交易均要求通過微信轉賬完成,不提供任何發票,完全脫離電商平臺的監管和保障。一位商家提供的“服務套餐”顯示,除基礎信息外,還能查網貸、開房記錄等敏感內容,價格從數百到數千元不等。面對記者對合法性的質疑,商家堅稱“我們合規操作”,卻拒絕出示任何資質證明。
已有案例證實,這些非法數據的源頭不乏行業“內鬼”的泄露。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顯示,福建“90后”民警李某甲利用工作職務便利,查詢公民個人信息,以每條80元的價格售賣;某醫院產科主管護師韋某欺騙有權限的同事登錄護士站系統查詢產婦信息,包括產婦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分娩日期、分娩方式等,后售賣給某保健按摩中心個體經營者吳某,以獲取報酬。
背調服務涉嫌違法
婚前背調需求的興起,折射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婚姻焦慮。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副主任張荊指出,辦案中常遇到一方隱瞞巨額債務或犯罪前科,導致另一方婚后陷入經濟困境或安全危機的情況?!盎榍傲私鈱Ψ秸鎸嵡闆r具有合理性,但必須通過合法途徑?!睆埱G強調,記者調查的這些“背調服務”,幾乎都踩在法律雷區上。
網絡背調存在法律風險。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嚴肅指出,從民事責任角度看,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侵犯公民隱私權。從刑事責任角度看,商家向他人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需注意,“即便用途是‘正當’的,但通過竊取、買賣等非法手段獲取信息,同樣可能構成犯罪?!泵喜娬{。
平臺失察滋生亂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記者已就相關服務向涉事電商平臺投訴,客服雖回應“嚴禁侵犯隱私的服務”,但截至發稿,被投訴店鋪及產品僅被標記為“重點關注”,未被下架或實質處罰。這種“輕處理”的態度,客觀上為數據黑市提供了生存空間。
近年來,國家網信辦等多部門持續開展“清朗”行動整治個人信息買賣,2024年搗毀一批個人信息交易平臺,全年共偵破相關案件7000余起,但該類犯罪仍處高發態勢。孟博分析有以下可能原因:其一,客觀上存在一定“市場需求”,部分人員試圖以低成本、便捷方式獲取他人信息;其二,交易極其隱蔽,通過加密通訊、企業號、短視頻賬號等多渠道進行,交易方式多為私下轉賬,給取證查處帶來困難。
共筑安全防線
非法“婚前背調”看似是“解決信任問題”,實則是通過竊取信息獲取“信息優勢”,不僅會摧毀婚姻的情感基礎,更會破壞社會信任機制,亟需強有力的管控。
監管重拳出擊。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網絡交易平臺、數據服務公司等相關主體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獲取、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提高違法成本。同時,還可以加強技術手段應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監測和發現潛在的違法交易線索。
平臺壓實責任。電商平臺必須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把準入關:加強對入駐商家的資質審核,特別是打著“法律”“咨詢”旗號的服務提供者;強化內容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置違規的商品和服務信息;同時,建立高效、透明的投訴舉報機制,對核實侵犯個人隱私的服務必須堅決下架,對違規商家進行嚴厲處罰(如封店、公示等),保存記錄并向主管部門報告。
個人擦亮雙眼。認清非法背調服務的法律風險,切勿輕信網絡上的“黑市”查詢,避免因小失大,從受害者變為違法參與者。如有婚前背調需求,務必通過合法、正規途徑進行,比如,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可查詢對方涉訴、被執行情況;征信可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需被查詢人授權)了解信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