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常見類型,若發現不及時,不僅會延誤治療,嚴重時還可能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即便未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若將其誤認為其他疾病,也會導致患者反復就醫卻不見好轉,最終承受生理、心理與經濟上的多重壓力。
通常大家認為的典型心絞痛,多是陣發性的胸骨后中上段及心前區疼痛,可能無誘因發作,也可能由活動誘發,休息后可自行緩解,含服速效救心丸能縮短緩解時間。但在臨床中,很多心絞痛癥狀并不“典型”,常被患者甚至其他科室醫師誤判,下面就為大家梳理心內科醫師眼中那些易被忽視的典型心絞痛表現。
1. 上腹部疼痛
這類癥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也最容易被當作消化道疾病處理。若上腹部疼痛符合以下特點,需警惕心絞痛:疼痛呈陣發性,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十余分鐘,可由運動誘發或無誘因出現,休息后能自行緩解。反之,若疼痛雖為陣發性,但與活動無關、持續時間長,且發作有明顯的飯前、飯后節律性,還伴有反酸、噯氣等癥狀,則更可能是消化道疾病。
2. 牙痛
部分患者會因反復牙痛就診牙科,甚至接受拔牙治療,卻始終無法緩解。若牙痛具備這些特征,要考慮心絞痛:由活動誘發,休息數分鐘后可自行緩解,相同活動量下會反復出現,且進食、冷熱刺激不會引發疼痛;或無誘因發作,持續數分鐘至十分鐘左右可自行緩解,同樣不受進食、冷熱刺激影響。而若牙痛持續時間長,進食、冷熱刺激會加重疼痛,運動卻不會誘發,則多是牙齒本身出現問題。
3. 下頜部及頸前區、咽喉發緊及嗆感
不少患者會將這類癥狀誤認為咽喉部疾病。但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警惕心絞痛:癥狀由活動誘發,休息后持續數分鐘至十余分鐘可自行緩解,再次進行相同或更大強度活動時,癥狀會再次出現;或無誘因發作,持續數分鐘至十分鐘可自行緩解,且反復發作。若癥狀與活動無關、持續時間長,則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4. 胸悶
出現胸悶癥狀時,患者往往會先就診呼吸科。但在通過胸部CT、肺功能學檢查排除肺部疾病后,若胸悶符合以下特點,需考慮心絞痛:由活動誘發,休息數分鐘至十余分鐘可自行緩解,相同或更大活動量下會反復出現。尤其對于糖尿病患者,由于疼痛閾值敏感性降低,可能不會表現出疼痛,僅以胸悶為主要癥狀。
5. 飽餐后上腹部疼痛
這種情況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也最具迷惑性?;颊邇H在飽食后出現上腹部疼痛,持續十余分鐘后可自行緩解,活動時卻不會發作。這類患者通?;顒恿枯^小,甚至不怎么活動,難以通過活動誘發癥狀,因此常被誤認為是胃病。但實際上,他們在不飽餐時不會發作,平時也沒有消化道癥狀,與胃病的表現并不相符,需警惕心絞痛。
6. 運動起始型心絞痛
這類心絞痛發作同樣極具迷惑性,患者在剛開始運動時會出現胸痛,運動一段時間后癥狀反而會好轉。這是因為剛開始活動時,心臟需要突然加強工作,耗氧量大幅增加,從而引發心絞痛。
因此,一旦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時前往醫院,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附屬高密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潘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