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范志紅
淀粉豆又叫雜豆,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干豌豆、干蠶豆、干豇豆、干扁豆、鷹嘴豆等。它們脂肪含量很低,淀粉含量高達60%左右,常被作為主食看待。這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超過20%,雖然比不上大豆,但遠高于大米(7%)、玉米(8%)、小麥(10%)、燕麥(12%)等,并且質量較好,與谷類一起食用能起到氨基酸互補的作用。淀粉豆營養豐富,尤其適合“四高”人群。

血壓高。淀粉豆富含多種有助控壓的成分,一是鉀。數據顯示,綠豆、紅小豆、紅蕓豆的鉀含量分別為787毫克/100克、860毫克/100克、1215毫克/100克,是精米白面的六七倍,甚至十多倍。因此,在精米白面等低鉀主食中加入適量淀粉豆,有利于改善膳食鉀鈉比例,進而控制血壓。二是鎂。淀粉豆的鎂含量也遠高于精米白面,充足的鎂能阻止鉀從細胞中外流,并有利于降低血管壓力,對控制血壓很有幫助。三是抗營養成分。淀粉豆的豆皮中含有植酸、單寧、皂甙和蛋白酶抑制劑等抗營養成分,它們有助于控制血壓。除此之外,常吃淀粉豆還有助保護心血管。和精米白面相比,淀粉豆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B族維生素含量明顯更高,并且葉酸含量遠高于糙米、全麥粉、燕麥、藜麥等全谷物。充足的膳食葉酸供應有利于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過高是心血管病的獨立風險因素。葉酸配合維生素B2、維生素B6等其他B族維生素,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血糖高。除了控制血壓,淀粉豆中的抗營養成分還有助于降低消化吸收率,防止血糖快速上升。淀粉豆還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這種營養素有助減少和延遲碳水化合物消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研究證實,各種淀粉豆的升糖指數(GI)在24~48之間,而小于55就屬于低GI食物。淀粉豆即便打成粉、碾成泥、用壓力鍋煮到軟爛,GI仍大大低于白米飯和白饅頭。一項針對我國8萬多人的研究顯示,與每天只吃5.6克淀粉豆相比,每天吃37.1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24%。
血脂高。淀粉豆中含有較大比例的直鏈淀粉,煮熟放涼后會產生抗性淀粉,不易被消化吸收;它們還含有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能促進腸道中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剐缘矸酆偷途厶嵌寄茉诮Y腸中完全發酵,產生有益控制血脂的短鏈脂肪酸。淀粉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斷膽固醇的“肝腸循環”,促進膽固醇類物質從大腸排出,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此外,淀粉豆還富含植物固醇,有利于降低膽固醇的吸收率,對控制血脂也有幫助。
體重高。淀粉豆是高飽腹感、低GI食材,用其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比如用紅小豆加大米煮粥,綠豆加大米煮成豆飯,豌豆粉/綠豆粉加面粉做成淀粉豆面條等,都能有效提升飽腹感,在不影響營養素攝入的前提下減少熱量攝入,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研究發現,同樣的熱量下,如果把一部分大米換成淀粉豆,煮出來的豆飯、豆粥明顯更“頂飽”,不會攝入過量,而且直到下一餐之前都保持平穩的血糖和飽腹感,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下一餐用餐時狼吞虎咽、饑不擇食。并且淀粉豆的蛋白質含量高,減肥期間用來替代精米白面,還有助預防蛋白質不足帶來的種種麻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淀粉豆50~150克。按照研究數據,每天吃半杯熟豆(相當于50克生豆),就能起到一定的健康效果。淀粉豆可以熬粥或煮飯,也可以做成豆餡或豆沙,注意要少加糖。吃太多淀粉豆可能引起脹氣和消化不良,因此消化能力弱、容易腹脹的人,最好將淀粉豆煮軟煮爛,以免引發不適。血壓太低和有腸易激綜合征的人不適合多吃淀粉豆,腎功能和尿酸水平不正常的人也要控制攝入量?!?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