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炬亮
“歪脖子”未必是姿勢不良導致的,有時背后可能隱藏著先天性疾病。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借助國際前沿技術,成功為一名9歲男孩實施高難度手術,使他擺脫“先天性齒突發育不良”導致的嚴重脊柱問題,重新挺直了脊梁。
男孩單軒(化名)近一年來總是不自覺歪著頭,家長起初以為是姿勢問題,多次提醒卻始終未見改善。直到半年前一次前滾翻練習后,他的頸部活動明顯受限,父母才帶他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診。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單軒并非普通“斜頸”,而是患上了先天性齒突發育不良合并寰樞椎不穩的罕見疾病。
人體的第一頸椎(寰椎)與第二頸椎(樞椎)之間,有一個名為“齒狀突”的骨性結構,它像一道“門栓”,起到穩定頭部旋轉的作用。單軒的齒狀突在胚胎時期未能正常與樞椎融合,成為一塊游離的小骨,導致寰樞關節嚴重不穩,頭部處于“搖搖欲墜”的狀態。該院副院長、骨科主任醫師王達輝表示,這種情況一旦受到輕微外力(如跌倒或急剎車),就可能導致高位脊髓受壓,甚至引發癱瘓或呼吸心跳驟停,風險極高。
對于這例位于顱頸交界“生命禁區”的復雜畸形,傳統手術風險極大。該院脊柱團隊選擇依托數字化精準診療平臺,為單軒量身定制手術方案。術前,3D打印技術精準還原出他頸椎的實體模型,讓醫生得以提前規劃每一步操作,也讓單軒的父母更直觀地理解病情與治療方案,緩解了他們的焦慮。
手術當天,在先進術中導航系統的實時引導下,醫生如同擁有了“透視眼”,成功將螺釘精準植入頸椎危險區域,完美避開重要血管和神經,最終復位寰樞椎并植入固定系統。術后,單軒恢復良好,“歪脖子”現象顯著改善,已于近日康復出院。這一成功案例不僅體現了精準醫療在兒童脊柱外科的應用價值,也提醒家長:孩子如果出現持續“歪脖子”、頸部活動受限等癥狀,應該盡早排查先天因素,以免延誤治療?!?/p>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