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癥中心副主任醫師 楊 賡 □住院醫師 馮 龍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吃藥就能控制的小毛病”。但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因高血壓而住院的患者正顯著攀升。不久前發布的《2024年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共收治高血壓住院患者達185.4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42.3%。

前不久,我院接診了一名因高血壓而住院的患者。58歲的王先生此前已確診高血壓,但由于沒有患病癥狀,自認為“無需治療”。近日,他總覺得頭暈、胸悶,在一次爬樓梯后,突然眼前發黑、心跳加速,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發現,他的血壓高達200/110毫米汞柱,心臟超聲提示左心室肥厚,確診為高血壓性心臟病。醫生立即給予降壓、改善心功能治療,王先生在住院7天、病情穩定后出院。
高血壓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雖然初期常常不引發明顯癥狀,但長期血壓高會導致嚴重損害,包括損傷心臟,導致心肌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危害大腦,增加腦梗死、腦出血風險;損害腎臟,引發蛋白尿、腎功能衰竭;破壞血管,加速動脈硬化,誘發主動脈夾層。生活中,當血壓持續在140/90毫米汞柱及以上,或者伴有頭暈、胸悶、視物模糊等癥狀時,必須及時就醫。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高血壓住院患者平均58.6歲,女性占54.5%,中位住院時長6天。這些數據與臨床觀察高度一致,反映出高血壓發病年輕化、女性患病比例上升,以及住院主要用于并發癥評估和綜合管理的現狀?!秷蟾妗贩Q,靶器官損傷中,高血壓性心臟病占比最高,達13.9%。這是心臟長期對抗高壓負荷的直接結果,通過超聲心動圖易于檢出?!秷蟾妗愤€顯示,合并疾病中,血脂異常(27.1%)和糖尿?。?0.8%)居前兩位,這主要因為兩者和高血壓一起同屬代謝綜合征,有共同病理基礎——胰島素抵抗,且相互協同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顯著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臨床上相關篩查也更受重視。
近些年,高血壓住院患者之所以激增,一是因為隨著繼發性高血壓篩查手段增強,由腎血管疾病、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及睡眠呼吸暫停等引起的高血壓,更多地被發現并規律診療。二是,國際上已有多個權威指南將高血壓診斷閾值下調至130/80毫米汞柱。我國目前尚未正式采納這一標準,但許多血壓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的“正常高值”人群被納入重點監測和管理范圍,一旦出現靶器官損害跡象或合并其他危險因素,可能被建議住院進行全面評估和強化治療,直接推高住院人數。三是基層篩查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顯示,二級醫院高血壓住院患者收治量增長35.4%,說明基層醫療機構對高血壓的識別和收治能力提升,讓更多患者得以及時干預。
《報告》中所列出的數據,突顯了高血壓常伴多病共存、多系統受損的特點,提示防控需從單一降壓轉向綜合管理多重危險因素。生活中,建議做好血壓監測,可在家中自備血壓計,每天測2次,晨起和睡前為佳。合理飲食,遵循低鹽、低脂原則,多吃蔬菜、全谷物,少吃腌制食品,戒煙限酒。平時應規律運動,每周5次、每次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建議將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男性腰圍低于90厘米、女性低于85厘米。遵醫囑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換藥,定期復診以調整治療方案?!?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