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劉 剛 □邱子馨
2型糖尿病是一種異質性疾病,不同患者在血糖、體重、血脂和并發癥風險上可能存在明顯差別。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美國《細胞醫學報道》上聯合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國糖友的不同疾病風險差異。
研究基于中國慢性病與危險因素監測,納入1萬名新發2型糖尿病患者,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體重指數(BMI)、血壓、血脂等指標轉化為直觀的“樹狀圖譜”,并對患者進行分類。結果發現,患有高血壓和肥胖、血糖與血脂雙重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和高總膽固醇的糖友,分別面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并發癥和呼吸疾病死亡風險。
血壓體重超標糖友。伴有高血壓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升高,代表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梗、腦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約占糖尿病相關死亡的40%~50%。根據最新一項基于全國代表性隊列的研究發現,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癥,而高血壓會加重血管內皮損傷與動脈粥樣硬化。二者相互作用,會使血管長期處于“高壓+高糖+高脂”的代謝負擔中,顯著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糖友血壓控制率偏低,2015~2017年僅有約22.2%的人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血糖血脂異常糖友。研究發現,血糖和血脂雙雙超標的糖尿病患者,急性并發癥導致的死亡風險較高,代表疾病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糖尿病昏迷等,雖然相對不常見,一旦發作可能致命。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有6%的糖尿病患者曾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住院,在患有并發癥且年齡較大的人群中,死亡率可達10%。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和血脂異常會疊加作用,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引發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脂肪被大量分解并產生酮體,從而誘發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研究還發現,這類患者更可能接受胰島素治療,提示其胰島功能儲備較差。
膽固醇雙高糖友??偰懝檀己汀昂媚懝檀肌眱身椫|指標較高者,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高,代表疾病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慢阻肺的概率較普通人高約30%,死亡風險增加約1.5倍。一方面,部分糖友的“好膽固醇”存在功能異常,可能通過促進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給肺組織造成損傷;另一方面,總膽固醇水平過高可影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脂質組成,降低肺順應性(肺彈性),進一步增加慢阻肺的發病風險。
糖尿病管理不能只盯著血糖數值,不同患者代謝失衡表現各異。有的人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有的人以血脂紊亂或肥胖為主,還有的人雖然體形正常,但胰島功能下降明顯。所有患者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在規范控糖的基礎上制訂有針對性的綜合管理方案。
伴有高血壓的糖友,每天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多吃蔬果和富鉀食物,多進行快走、游泳或騎行等中等強度運動,遵醫囑使用降壓藥。血脂異常的糖友,減少動物脂肪、油炸食品和精制碳水攝入,多吃深海魚、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血脂水平持續偏高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他汀類或貝特類藥物。超重和肥胖的糖友,日常飲食要控制總能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通過規律運動緩慢減重,必要時可考慮減重藥物或代謝手術?!?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