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病科(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范建民
本報特約記者 陳 雙
氣溫逐漸走低,我們即將步入萬物收藏的冬季。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意思是說,冬季生機潛伏、陽氣內藏,因此養生重在“藏”,以順應天時。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病科(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范建民給出了四個安穩過冬的關鍵詞。
保暖。冬季寒氣當令,而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的陽氣如同自然界的太陽,是溫暖和動力的源泉。一旦陽氣受損,不僅會感到寒冷,還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養生要點:1.重點防護頭頸背足。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集中的地方,外出戴帽可以有效防止陽氣從頭部散失;頸背乃陽經之海,是人體督脈和膀胱經循行之處,最易受風寒侵襲,穿高領衣物、坎肩或披上圍巾,是保護頸背的簡單有效之法;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保暖能力差,中醫認為,寒從腳下起,每天用熱水泡腳,按摩腳心涌泉穴,能促進血液循環,溫煦全身。2.早晚加衣,活動減衣,衣著過厚導致出汗,會使陽氣外泄、邪氣易侵。
防病。冬季是感冒、流感、心腦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這多與衛氣不固有關。衛氣好比身體的“衛士”,負責抵御外邪。冬季養生核心在于增強衛氣的防御能力。養生要點:1.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的睡眠,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有利于陽氣潛藏和陰精積蓄。2.注意空氣流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病菌滋生。3.適度鍛煉,微汗即止。選擇太極拳、八段錦、慢跑等溫和的運動,以身體微微發熱、尚未大汗淋漓為宜。4.素有慢性病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依據冬季病情變化、遵醫囑調整用藥,防范心腦血管疾病急癥。
溫補。民間素有“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冬季人體脾胃運化功能較強,是進補的好時機,建議遵循“溫補”原則,平和地滋養身體。養生要點:1.多食溫性食物。羊肉、牛肉、雞肉、韭菜、南瓜、桂圓、核桃等性溫的食物,有助溫中助陽,散寒保暖。推薦兩個食療方,一是當歸生姜羊肉湯,能補氣養血、驅寒暖身;二是山藥粥,山藥性平,健脾益胃,可培補后天之本,適合各類人群冬季平補。2.巧用調味品。烹飪時,可適量加入生姜、大蒜、花椒、肉桂等調味品,不僅能增味,更有溫通散寒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溫補并非人人適宜,體質偏熱、易上火、長口腔潰瘍、大便干結者應酌情減量。
養陰。冬季主藏,對應五臟中的“腎”。腎主藏精,是人體陰陽的根本。因此,在溫補陽氣的同時,切不可忘記養陰。正如自然界需要冰雪覆蓋以滋養大地一樣,人體也需要陰液來濡潤臟腑,制約過亢的陽氣,達到陰陽平衡。養生要點:1.多喝溫水。冬季干燥,雖不??诳?,但人體仍需要大量水分,常喝溫水能避免體內陰液虧損。2.食用滋潤之品??蛇m量食用芝麻、核桃、木耳、銀耳、百合、梨等滋陰潤燥的食物。推薦百合銀耳羹,有助滋陰潤肺,非常適合干燥的冬季食用,能有效緩解皮膚干燥、口干咽癢等問題。此外,也可多喝粥,能生津養胃,若在粥中加入枸杞、紅棗等,效果更佳。
以上四個冬養要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保暖是守護陽氣之根,防病是鞏固防御之墻,溫補是增添生命之火,養陰則是涵養生命之水。只有順應天時,科學調養,才能為來年的健康活力打下堅實基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