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王 岳
本報記者 虞 曄
“掛專家號要選老教授”“外科得找男醫生”“名校畢業的更靠譜”,不少人總會帶著“經驗之談”的想法去就診。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兩位醫學教授結合大量研究與臨床觀察,在《醫學的隨機行為》一書中勾勒出“好醫生”的科學畫像,與常規認知并不太相符,同時指出五大常見誤區在影響患者決策。結合臨床評價體系,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岳做出具體的解釋。
誤區一:醫生越老越優。王岳表示,年齡價值的差異是由學科特點決定的。相對而言,中醫診療依賴經驗積累,高年資醫生或許更具優勢;外科領域更強調臨床技術與知識迭代,年輕醫生往往體力更充沛、動手能力更強,不能被輕視。此外,疾病類型、診療量也是綜合判斷的標準,不能單純考慮年資。研究表明,只要醫生接診的患者數量夠多,年齡就與診療質量無關。當接診患者數量不足時,年輕醫生的表現似乎更好。一項針對內科醫生年齡作用的研究顯示,40歲以下醫生組的患者死亡率為10.8%,60歲及以上醫生組的患者死亡率為12.1%??赡茉蚴?,醫學知識在不斷更新,年輕醫生掌握的知識更前沿,或許可帶來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誤區二:男醫生更權威。臨床中,性別偏見完全不可取,尤其在婦科疾病的診療中,女醫生更易理解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實現個性化診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對77萬余名外科住院患者的研究顯示,與接受男醫生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女醫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較低?!睹绹t學會雜志》刊發的數據同樣顯示,女醫生主刀的患者3個月內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5%,低于男醫生的13.9%。研究人員認為,女醫生的溝通能力往往較男醫生更強,愿意花更多的時間與患者溝通治療方案,且更遵循治療指南,出現人為差錯的情況也更低。
誤區三:名校畢業更優。王岳表示,醫療能力的核心在于臨床經驗,而非教育背景,歐美醫生的簡介從不突出畢業院校,正是為避免患者陷入學歷崇拜?!夺t學的隨機行為》一書也表明,當前的醫院排名系統包括醫學院聲譽、平均標準化考試成績等指標,但并不一定能準確反映教學質量。而且,無論是考慮醫學院資金和生產力的“研究排名”,還是考慮畢業生從事初級醫療??迫藬档摹芭R床排名”,畢業于不同名次醫學院的醫生診治的患者30天死亡率均無顯著差異。
誤區四:只看職稱。職稱高低僅代表臨床時長與學術資歷,不直接等同于診療水平。當下,主治醫師首診制在多地推行的效果已證明,中低職稱醫生同樣能提供高質量診療。
誤區五:快速下診斷就是好醫生。不少患者認為,醫生如果能快速做出診斷說明“經驗豐富”。王岳強調,這屬于危險認知,醫生最需具備保守性思維,“可開可不開的刀拖一拖再開”才是負責,倉促診療反而可能增加醫療風險。?
王岳明確指出,選醫生的核心在于“匹配度”而非“優劣論”,可依靠以下三步做決定。
第一步:鎖定專長醫生。掛號前,患者可通過醫院官網進行查詢,首先關注一個硬指標,即高診療量與手術量,這對熟練度、經驗積累和技術提升的價值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尋找與自身疾病或不適匹配的亞??品较?。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慢病優選高年資醫生,他們對疾病長期管理的經驗更豐富;骨折、闌尾炎等外科急診,可優選手術量高的醫生,操作相對熟練;婦科、男科等涉及隱私的科室,可根據個人偏好選擇醫生性別;冠心病患者應尋找心內科冠脈亞???,而非籠統選擇心內科?!芭R床亞??频姆止じ毣?,醫生的領域專長遠比‘全科通才’更重要?!蓖踉勒f道。
第二步:主動追問關鍵。問診時,患者可主動詢問醫生“每月接診多少例我這類患者/做多少臺這類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如何”,同時確認“治療中不適如何聯系到您”,醫生的回答詳細情況直接關系到患者隨訪的完善程度,可體現醫生的責任心。
第三步:觀察診療細節。留意醫生是否耐心聽完病史而非頻繁打斷,是否主動詢問癥狀持續時間、生活壓力等細節,而非僅看報告,是否用“血糖高會傷腎”等通俗表達替代“高血糖增高腎小球濾過率”等專業術語,是否鼓勵患者提問。這種溝通能顯著提升患者依從性,間接改善治療效果?!?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1107號